5.孩子在獨立過程中會焦慮(1 / 1)

5.孩子在獨立過程中會焦慮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以為自己就是天地,天地就是自己,他分辨不出外界和自我有何區別,所以對於身邊的媽媽和爸爸,也會當成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等到他稍大一些,便會明白自我與外界的區別。慢慢地,他就會發現自己是獨立的個體!

經過不斷的實驗和探索,孩子了解到了這樣的事實:自己並不是和爸爸媽媽連在一起的,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爸爸媽媽是可以離開自己的。而且,經過觀察和體驗,他發現,確實有的時候看不見媽媽。

在我們成年人看來,獨立似乎是一件值得祝賀的事情,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發現自我是獨立的,開始的時候,可能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麼好玩,他們更多地會感到焦慮。這種感受就好像你一直穿著救生衣遊泳,而且認為救生衣是自己的一部分,但你突然發現它是可以脫下來的,你可能會感到不舒服,畢竟一直以來你都穿著它。

由於獨立的需要和獨立所產生的焦慮情緒,使得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奇怪現象:孩子總是跟媽媽作對,可是媽媽一離開,他馬上就大哭起來。這看起來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但是當你了解孩子的心情,知道獨立意識和焦慮情緒的存在,你就會明白這種看似矛盾的事情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

蹣跚學步的小家夥們一方麵渴望獨立自主的行動,討厭父母幹涉自己的行動,而另一方麵,他們又非常懼怕被拋棄,一旦照顧他的人不在身邊,就會大哭大鬧。這樣的情況都是基於這樣複雜的心情。

孩子的心靈特別敏感,也和這種複雜的心理狀態有關。強烈的自我意識,以及獨立分離帶來的焦慮,使得每個孩子都變得有些神經質。你會覺得這些小家夥們太不可理喻了,經常莫名其妙地大發脾氣。不要責怪他,不要厭煩他,你要理解他。

基於這樣一種複雜的心情,孩子變得很不安穩。有的孩子在睡覺的時候很麻煩,他們非要亮著照明燈,或要媽媽陪著。還有的孩子在晚上特別能吃、能鬧,到了淩晨三點就醒了,然後想起來走走。

針對孩子鬧騰的行為,應該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比如擁抱、撫摸、親吻等。最好不要采取懲罰的措施,因為那樣會加劇孩子內心的焦慮心情,讓孩子覺得發展獨立性並不值得,從而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好爸爸導航】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獨立促使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在自然法則的感召下,他們一刻不停地形成著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