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及時製怒,調整好情緒再交流
有位作家打算寫一本書,幫助家長們解決教育沮喪的問題。就在他構思圖書框架的時候,他的三個孩子正興致勃勃地裝飾節日用的薑味曲奇餅。
孩子們依然玩得很瘋,結果可想而知,廚房的狀況慘不忍睹。中途,作家進廚房倒水喝,看到了廚房一片雜亂,他並沒有生氣。
回想起幾年前自己經常情緒失控而對孩子們大發脾氣的時光,他就為自己此刻的寬容而自豪不已:“不管怎麼說,我的孩子們很開心,盡管他們把廚房弄得一團糟。沒什麼大不了的,我是一個好爸爸。”
就在這個時候,一大瓶巧克力醬從台子上掉了下來,澆在了他的頭上。黏稠的醬汁塗了他一臉。頓時,他就覺得自己的血壓在飆升……
做了幾次深呼吸,他將怒火勉強壓了下去,一字一句地說:“小家夥,我的肺都要氣炸了,你覺得我還會愛你們嗎?”
兒子笑嘻嘻地說:“爸爸,你不就是為了這種事情,才決定要寫一本新書嗎?我們這樣做,是在幫你。”
這孩子說得太對了。孩子這樣鬧騰就是對你的考驗、對你的磨煉。如果你連孩子的這點麻煩都受不住,解決不了,怎麼能期待你去應付更加嚴峻的事情呢?
或許對於爸爸來說,最不耐煩的事就是家長裏短,這可能跟男性粗獷的性格品質有關。很多男人對於照顧孩子的事情更是敬而遠之。其實這樣並不好,你心的柔軟度就會不夠了。
一個人的心不夠柔軟,他的脾氣就不會太好。養育孩子能夠磨煉你的脾氣,讓你的心變得柔軟。事實上,這對於你的情緒管理能力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養育孩子對於大人來說,可算得上是一種修煉。
記住,先有好家長,然後才會有好孩子。隻有你的心先平靜下來,孩子才會更健康地成長。試想,一個疲憊不堪、情緒失控的家長,麵對孩子的胡鬧時,又能做出什麼有意義的行為呢?當你覺得自己受不了的時候,就做幾次深呼吸,平複一下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理智就能恢複。
【好爸爸導航】
孩子的所有問題其實都源於父母。站到孩子的角度,多些換位思考,將自己定位為引導者而非控製者,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