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最好的愛是播種(1 / 1)

第八章

最好的愛是播種

去新建的幼兒園必經一條新修的甬路。甬路狹長,兩側是高牆,路與牆間是兩條兒新鮮的泥土。不知什麼時候,草芽冒出來,野花鑽出來,蒺藜也爬出來。都是小城內少見的植物,沒人理睬便吸風飲露地瘋長。草漸呈燎原之勢,牽牛花攀上高牆,最茂盛的是那一叢叢蔓生的蒺藜,不安分的藤葉延伸到路邊,想用帶刺的身子拉住孩子們的腳。

夏秋之季,甬路邊的野生叢裏蚊蠅齊飛,螞蚱亂蹦,偶爾還會有老鼠小蛇之類跑到甬路上打個滾伸個懶腰。水一樣白嫩的小姑娘摘牽牛花時被蚊子咬了滿身包;頑皮的小男孩兒捉螞蚱時被蒺藜劃傷了胳膊和腿;突然看到老鼠和小蛇,漂亮的媽媽被嚇出一身冷汗。接送孩子的大人們,走過甬路時速度越來越快,抱怨也越來越多。

冬天來了,幹枯的莖葉在寒風中瑟瑟縮縮。老園長帶著年輕的老師們走下甬路,拔掉荒草,鏟掉蒺藜。枯藤敗葉,堆起幾座小山。甬路上,大班、小班、中班,隊列整齊的孩子們一直看著小山被拖拉機裝走,甬路兩側恢複最初的清淨。

但是,這兩條兒荒草會不會像白居易詩中寫的那樣,一歲一枯榮,被春風衍生得蔥蘢繁盛,年複一年地給孩子們一點兒小小的麻煩、淡淡的傷痕呢?

很快就到了草和蒺藜複蘇的春天。老園長又帶著老師們走下甬路。這一次,生過荒草蒺藜的泥土被鐵鍬翻了一遍,又被耙平整,被土壟分成一個一個小小的畦。每個畦裏都被均勻地挖出一行行一列列小坑。孩子們依然排隊站在甬路上,睜大好奇的眼睛看園長和老師像做手工似地把兩條兒泥土改變著形狀。

一顆顆種子遞到孩子們的小手上。在園長和老師的指揮下,孩子們也走下甬路,來到一個個小坑前,把各色各樣的種子虔誠地放進去,再把小坑埋好,將各自帶的瓶裏的水澆上去。在此過程中,稚嫩的童聲和老師溫柔慈愛的聲音此起彼伏:老師,這是什麼種子?這是豆角種子。那是什麼種子?那是黃瓜種子。老師,我們還種了什麼?還種了茄子、蕃茄、朝天椒……它們什麼時候發芽,都是什麼樣子的?你們用心觀察呀。

小芽們出土了,嫩葉們長大了,有的莖依在了竹架上,一朵朵小花開了,黃的、紫的、白的,植株上生了小小的果實。鋤草,澆水,捉蟲,施肥,園長和老師們帶著小小的孩子們參與著生長的過程。小孩子們看著,問著,喊著,笑著。

夕暉朝陽下,大人們接送孩子時走過這條甬路,常常會放慢速度看路兩旁的蔬菜。很多時候,孩子們會下了車驕傲地站在路邊,指著泥土之上的枝葉花果們向家長介紹或問詢。

人勤地不懶。果實吹了氣一般隨風長大,長發的豆角、青裙的黃瓜、紫臉的茄子、紅衣的番茄、擠擠挨挨愛湊熱鬧的朝天椒……孩子們把自己種的菜果摘回家時,豐收的小臉燦爛如花。

這份把荒草荊棘變成累累菜園的經曆,必將被歲月沉澱成園長和老師送給孩子們的最佳禮物——一粒可以萌發、生長、開花、結果的種子。小小的幸福的孩子們,會慢慢長大,終有一天會悟出,麵對人生路上難免遇到的荒草荊棘深溝險壑,最好的辦法,不是抱怨和憤慨,不是消極和沉淪,而是播下一粒粒承載著汗水和希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