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李大釗、李達和瞿秋白等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試圖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來審視中國的現實,尋找實現救亡圖存的新出路。這些人積極廣泛地傳播和闡釋馬克思主義,較好地對中國民眾進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啟蒙。他們推崇個人的自由與發展,並認為要想實現個人的自由與發展,就要首先依靠階級的力量或集體的力量,來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
他們指出,個人的自由與社會秩序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二者“原本就是須臾不可分的東西”;自由和民主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精神;實現人的自由發展的根本途徑就是對經濟關係進行變革,要想得到真正的自由與平等,就要打倒現存的資本主義製度,實現社會主義製度;人民群眾是實現社會變革與自身解放的主體力量;要用革命和階級鬥爭的方式實現中國人民的解放,等等。
總之,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運用他們所掌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社會製度、現實途徑、主體力量、實現方式等方麵,對實現中國人民的解放,進行了初步的思考。他們所提出的觀點與主張,為毛澤東探索並最終完成救國救民曆史任務,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礎。
二、毛澤東關於人的思考
對於人性和人的本質的理解,是解決人的解放問題的理論前提。從古至今,人們對此問題都予以了思考,並得出了不同的觀點與看法。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性和人的本質這兩個概念,既存在著關聯又具有區別。人性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基本屬性。也就是說,人性所指的是人之為人的屬性。
人首先是作為一種自然存在物而存在的,因此具有與其他動物相同的自然屬性,即吃、喝與繁衍後代等本能。毛澤東繼承了這一思想,認為人作為自然物的存在物之一,就要滿足自身的自然欲望和物質要求,這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了。對此,他曾經指出,吃飯問題是世界上最大的問題,從這個問題出發,就會得出人類應該如何生活的結論,從而想出一個最容易的方法去解決經濟問題,而後才能追求每個人的理想。
在大革命時期,毛澤東曾警告資本家,要給工人食物讓他們生存下去。在革命戰爭期間,毛澤東也反複提醒全黨,應對經濟工作予以重視,發展紅色區域的經濟,解決群眾的吃穿住、柴米油鹽、疾病衛生和婚姻問題。延安時期,毛澤東指出,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而不能講一些空話。新中國成立以後,毛澤東更加注重經濟建設,他提出的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等,盡管違背了社會的發展規律,但其出發點卻是為了滿足人民物質生活的需要。
人除了具有自然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社會屬性,是指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特性。也就是說,正是由於人具有社會屬性,才使人超越了動物而被稱之為人。對此,毛澤東認為,人雖然是從猴子變來的,因此與動物有著親密關係,但是,人首先是社會的存在物,自然性、動物性等不是人的特性,人的特點、特性、特征就在於人的社會性。因此,人是社會的動物。
陳獨秀、李大釗、李達和瞿秋白等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試圖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來審視中國的現實,尋找實現救亡圖存的新出路。這些人積極廣泛地傳播和闡釋馬克思主義,較好地對中國民眾進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啟蒙。他們推崇個人的自由與發展,並認為要想實現個人的自由與發展,就要首先依靠階級的力量或集體的力量,來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
他們指出,個人的自由與社會秩序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二者“原本就是須臾不可分的東西”;自由和民主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精神;實現人的自由發展的根本途徑就是對經濟關係進行變革,要想得到真正的自由與平等,就要打倒現存的資本主義製度,實現社會主義製度;人民群眾是實現社會變革與自身解放的主體力量;要用革命和階級鬥爭的方式實現中國人民的解放,等等。
總之,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運用他們所掌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社會製度、現實途徑、主體力量、實現方式等方麵,對實現中國人民的解放,進行了初步的思考。他們所提出的觀點與主張,為毛澤東探索並最終完成救國救民曆史任務,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礎。
二、毛澤東關於人的思考
對於人性和人的本質的理解,是解決人的解放問題的理論前提。從古至今,人們對此問題都予以了思考,並得出了不同的觀點與看法。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性和人的本質這兩個概念,既存在著關聯又具有區別。人性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基本屬性。也就是說,人性所指的是人之為人的屬性。
人首先是作為一種自然存在物而存在的,因此具有與其他動物相同的自然屬性,即吃、喝與繁衍後代等本能。毛澤東繼承了這一思想,認為人作為自然物的存在物之一,就要滿足自身的自然欲望和物質要求,這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了。對此,他曾經指出,吃飯問題是世界上最大的問題,從這個問題出發,就會得出人類應該如何生活的結論,從而想出一個最容易的方法去解決經濟問題,而後才能追求每個人的理想。
在大革命時期,毛澤東曾警告資本家,要給工人食物讓他們生存下去。在革命戰爭期間,毛澤東也反複提醒全黨,應對經濟工作予以重視,發展紅色區域的經濟,解決群眾的吃穿住、柴米油鹽、疾病衛生和婚姻問題。延安時期,毛澤東指出,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而不能講一些空話。新中國成立以後,毛澤東更加注重經濟建設,他提出的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等,盡管違背了社會的發展規律,但其出發點卻是為了滿足人民物質生活的需要。
人除了具有自然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社會屬性,是指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特性。也就是說,正是由於人具有社會屬性,才使人超越了動物而被稱之為人。對此,毛澤東認為,人雖然是從猴子變來的,因此與動物有著親密關係,但是,人首先是社會的存在物,自然性、動物性等不是人的特性,人的特點、特性、特征就在於人的社會性。因此,人是社會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