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博弈經濟學:怎樣贏得更多的利益(1 / 3)

智豬博弈模型可以解釋為誰占有更多的資源,誰就必須承擔更多的義務。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隨處可見。“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在一個集體中,如果沒有人願意承擔起“大豬”的義務,都想做坐享其成的“小豬”,最後將導致所有人都無法獲得利益。

在一個股份公司中,監督經理的職能按理應該由全體股東共同承擔,但是在付出同樣的監督成本後,不同股東獲得的收益大小也不一樣,顯然,小股東獲得的收益遠遠小於大股東,因此,不監督是小股東的優勢策略,小股東便會選擇搭大股東的便車,而不會耗費大量成本去監督經理人員,而大股東雖然明確無誤地知道這一點,但別無選擇,不得不獨自承擔監督經理的成本。這樣一來,從每股的淨收益來看,大股東要小於小股東。

這樣的客觀事實為那些“小豬”提供了一個十分有用的成長方式,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不借助於外界的力量,是很難成功的。

我們再來看看“智豬博弈”就會發現,“等待大豬去按按鈕,然後從中獲益”是小豬的最優選擇。也就是說,在大豬和小豬的這場博弈中,小豬擁有後發優勢。競爭中的任何策略,都要堅持“風險最小、利益最大”的原則,因此,在競爭中到底是選擇先發還是後發,要先分析形勢,盡可能地把握更多的獲益機會,把風險更多地留給對手,做一隻“聰明的小豬”。“智豬博弈”已經應用於戰爭、政治、商業、體育比賽等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麵。例如,我們在職場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某項任務完成後,很難完全按員工的出力多少來論功行賞,那些辛勤工作的員工就像故事中的大豬,而那些不勞而獲的員工就像故事中的小豬。

在公司加班時,也經常出現“人多力量大”的狀況,不論事有多小,安排加班的員工卻是越多越好。雖然某項工作隻需一兩個人就能做完,可是常會有四五個甚至更多的員工留下來加班。這時,如果大家都不工作,隻是在消磨時間,便會出現“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結果,任務自然完成不了。但是,總會有一些有責任心的人去主動完成任務,然而,加班費則不是按出力多少來發放,而是按出工多少來發放的。於是,那些出工不出力的員工和那些出工又出力的員工,拿的是同樣的加班費。在這裏,出工又出力的員工成了辛苦的“大豬”,而那些出工不出力的員工則成了舒服的“小豬”。

美國哈佛大學需要招聘兩名教授,分別教計算數學和統計學。招聘廣告登出去以後,來應聘的人很多,競爭激烈。經過幾輪麵試篩選後,最終有兩個教授(稱之為A和B)贏得了機會,開始定崗。

智豬博弈模型可以解釋為誰占有更多的資源,誰就必須承擔更多的義務。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隨處可見。“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在一個集體中,如果沒有人願意承擔起“大豬”的義務,都想做坐享其成的“小豬”,最後將導致所有人都無法獲得利益。

在一個股份公司中,監督經理的職能按理應該由全體股東共同承擔,但是在付出同樣的監督成本後,不同股東獲得的收益大小也不一樣,顯然,小股東獲得的收益遠遠小於大股東,因此,不監督是小股東的優勢策略,小股東便會選擇搭大股東的便車,而不會耗費大量成本去監督經理人員,而大股東雖然明確無誤地知道這一點,但別無選擇,不得不獨自承擔監督經理的成本。這樣一來,從每股的淨收益來看,大股東要小於小股東。

這樣的客觀事實為那些“小豬”提供了一個十分有用的成長方式,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不借助於外界的力量,是很難成功的。

我們再來看看“智豬博弈”就會發現,“等待大豬去按按鈕,然後從中獲益”是小豬的最優選擇。也就是說,在大豬和小豬的這場博弈中,小豬擁有後發優勢。競爭中的任何策略,都要堅持“風險最小、利益最大”的原則,因此,在競爭中到底是選擇先發還是後發,要先分析形勢,盡可能地把握更多的獲益機會,把風險更多地留給對手,做一隻“聰明的小豬”。“智豬博弈”已經應用於戰爭、政治、商業、體育比賽等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麵。例如,我們在職場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某項任務完成後,很難完全按員工的出力多少來論功行賞,那些辛勤工作的員工就像故事中的大豬,而那些不勞而獲的員工就像故事中的小豬。

在公司加班時,也經常出現“人多力量大”的狀況,不論事有多小,安排加班的員工卻是越多越好。雖然某項工作隻需一兩個人就能做完,可是常會有四五個甚至更多的員工留下來加班。這時,如果大家都不工作,隻是在消磨時間,便會出現“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結果,任務自然完成不了。但是,總會有一些有責任心的人去主動完成任務,然而,加班費則不是按出力多少來發放,而是按出工多少來發放的。於是,那些出工不出力的員工和那些出工又出力的員工,拿的是同樣的加班費。在這裏,出工又出力的員工成了辛苦的“大豬”,而那些出工不出力的員工則成了舒服的“小豬”。

美國哈佛大學需要招聘兩名教授,分別教計算數學和統計學。招聘廣告登出去以後,來應聘的人很多,競爭激烈。經過幾輪麵試篩選後,最終有兩個教授(稱之為A和B)贏得了機會,開始定崗。

哈佛大學規定,計算數學教授月工資8000美元,而統計學教授月工資5000美元(這是緣於計算數學為時下熱門課程),而A和B兩人都想去教計算數學,由此開始最後一次競爭。

A和B兩人的大體情況如下:雙方均有計算數學碩士學位,同時又兼有計算數學和統計學兩方麵的教學經驗,而且,A的計算數學教學經驗還優於B。依正常邏輯推測,A教授已經占得先機,獲得計算數學教授職位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