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博弈經濟學:怎樣贏得更多的利益(2 / 3)

A教授對此也頗有信心,在接下來與哈佛大學的談判過程中,他除了詳談自己的計算數學教學經驗外,為了證明能力,還談起自己的統計學教學經曆。然而與之相比,B教授采取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競爭策略:在與哈佛大學的談判中,他極力否認自己具有統計學教學經驗,甚至還有意貶低自己,聲稱如果自己去講授統計學,實屬誤人子弟。從A、B兩位教授向大學一方傳達的信息中可以看出,B故意拉大了自己與A的實力差距。然而,最終定崗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B非常愉快地獲得了計算數學教授職位,而A隻能退而求其次,教授統計學。

為什麼最終會出現這樣的結果?A教授更有能力和經驗,可為什麼會在這場競爭中失利呢?這就需要應用“智豬博弈”來進行分析。哈佛大學在經過幾輪麵試篩選後,終於選定了兩位佼佼者,學校為此次招聘已經付出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除非出現天災、人禍等極其特殊的情況,否則不可能再重新招聘。

而對A、B兩位教授來說也是如此,教授職位已經觸手可及,自然不會輕易丟掉。B教授雖實力稍遜,但他由於對此局麵了然於胸,主動選擇了當“小豬”的角色,釋放出“寧可失去職位,也不願擔當統計學教授”的煙幕彈。相比之下,A教授則在無意中充當了“大豬”的角色,知識淵博、能力全麵,也因此必須承擔更多的義務。麵對兩位教授的策略,哈佛大學由於難以再開展新一輪的招聘,隻能做出讓A去教授統計學的選擇。

這種“能者退其次”的結果表麵上看起來有悖事理、有違公平,但我們能從中看出博弈論在競爭中的關鍵作用。本來,A教授的能力比B要更強一些,如果他能了解“智豬博弈”,洞悉競爭形勢,采取和B教授同樣的策略,很有可能就會達到目的。但是,他在這場競爭中扮演的是“大豬”角色——“雖然能力更強,但費力不討好”,最終很遺憾地輸掉了競爭。在“智豬博弈”中,大豬辛勤勞動,小豬坐享其成,看似有悖事理、有違公平,但符合博弈論的規律。20幾歲的年輕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應該了解博弈論,在做好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切實維護自己的利益。

納什均衡:超市排隊的智慧

2002年第7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最大贏家屬於紀實性電影《美麗心靈》,當觀眾被影片中所表現出來的愛和美麗心靈打動的時候,銀幕背後的人物原型——約翰·納什也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1928年6月13日,約翰·納什出生於美國的一個軍人家庭。他在早期的學習中就展現出優於常人的天賦。1948年,年僅20歲的納什同時被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密西根大學錄取,他最終選擇了普林斯頓大學。在其攜帶的推薦信上,他的老師隻寫了一句話:“他是一個天才。”

1958年,納什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新一代數學家中最傑出的人物。然而,突如其來的噩運卻將30歲的納什一下子從天堂打入了地獄:他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幸運的是,他的妻子愛莉西亞矢誌不渝地愛著他。在妻子的這種堅定的愛的信念的感染下,經過很多年的艱苦努力,納什奇跡般地恢複了正常,理性為他帶來了心靈的平和。正是這個“瘋子”和“天才”的集合體,數學與經濟學的雙料怪才納什,在博弈理論方麵做出了卓越貢獻。他提出了著名的“納什均衡理論”,他本人也因此於1994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納什均衡理論第一次證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的存在性,其定義是:假設參與博弈的局中人有N個,每個局中人都可以在給定其他人策略的情況下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個人最優策略不一定會依賴於他人的戰略),從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全體局中人的策略便構成一個策略組合。納什均衡指的就是全體參與博弈的局中人的最優策略組成的策略組合。即在給定別人策略的條件下,無人有充分的理由來打破這種均衡。

納什均衡的現象在生活中經常能發現。例如,每逢周末或節日是超市人最多的時候,假如你懷抱著一堆東西站在收銀台旁邊一隊長長的隊伍的最後邊,你是準備抱著這堆東西找個最短的隊來排,還是就近找個隊排?在這裏我們假設超市裏的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性的預期——盡快離開超市。因此所有的隊都會一樣長,你用不著費勁地去找最短的隊。購物者隻要看到旁邊的隊人少,就會很快排進較短的隊中,如此一來較短的隊也變長了,一直持續到兩個隊人數差不多。相鄰的兩個隊是這樣,同理,所有的隊都會變得人數差不多。所以,還是就近選擇最好。

如果我們從時間的角度來考慮,其結果也是一樣的。我們排隊除了要看每個隊伍的長短外,還得關心每個隊的移動速度。如果一個隊有10個人,但是每個人買的東西都少,另一個隊有7個人,都推著購物車,買了一堆東西,顯然人們還是願意排第一個隊。等到第一個隊多出第二個隊足夠多的時候,兩個隊伍的移動速度基本差不多了,你也用不著去找隊排了。除此之外,收銀員的工作熟練程度也會影響隊伍的移動速度快慢,如果你不知道是哪個收銀員,所以還是就近找個隊排最好。

排哪個隊都一樣,這就是經濟學中所說的均衡。均衡是一種均勢狀態,或是一種皆大歡喜的狀態,每個人都樂於接受它;抑或是一種作繭自縛的狀態,每個人都被迫選擇它。但是不管人喜歡不喜歡,這是我們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在兩性世界裏,有一種有趣的現象也可用均衡原理來解釋。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很多美女最後嫁給了讓人跌破眼鏡的男士,被人們說是“鮮花插在了牛糞上”。如果用納什均衡原理對此進行分析,會有許多有趣的結論。納什均衡的基本原理是,如果能明確知道他人的策略,我的策略就是最優的;如果不能明確知道他人的策略,我的策略就很難是最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