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與水的人生智慧(1 / 2)

有一天,他實在想不明白,就到方丈室請示住持和尚:“師父,弟子自從投到您的門下,打坐修行不倒單,沒有一刻嬉戲荒廢。可以說,在您的弟子中,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用功心切的了,可是,為何隻有我一直不能開悟?”

禪師遞給了他一隻葫蘆和一把粗鹽粒,說道:“你知道,水,能溶化食鹽。現在。你去把葫蘆裏灌滿水,再將鹽粒裝進去。你若是能讓葫蘆裏的鹽立刻溶化,你就開悟了。”

弟子將信將疑,但仍然按照師父的囑咐去做了。不一會兒,他手裏提著沉甸甸的葫蘆跑回了方丈,急切地對師父說:“師父,鹽粒裝進去之後,並不能立刻自行溶化。而葫蘆的口太小,棍子又伸不進去,無法攪動。所以,葫蘆裏的鹽到現在還沒化完,看來,我是無法開悟了。”

禪師接過葫蘆,將裏麵的水倒出了一部分,僅僅搖晃了幾下,所有的鹽粒馬上溶化了。他這才對弟子說:“一目六時(古代印度計時方法,一晝夜分為六個時段)不間斷用功,不為心靈留下一些空閑,就如同灌滿水的葫蘆,攪動不得,搖晃不動,如何能溶解其中的鹽粒呢?又如何能心開得悟、契入禪機呢?”

弟子不解:“難道,不用功就能開悟嗎?”

“修行要用平常心。而執著修行,急切期盼開悟,也是執著,必須舍棄。”

弟子豁然開悟了,說:“我由師父見到了南泉。”

“平常心是道。”

南泉普願大師僅此一語,道盡了禪宗千年風韻。

把平常心詮釋得最通俗易懂、最生動有趣、最別具一格的,當屬南泉的弟子——長沙景岑禪師。

學僧問景岑:“師父,你曾親自見過南泉提倡平常心。那麼,如何是平常心?”

景岑本來是跏趺而坐,聽得學僧如此一問,就把腿放了下來,改為像平常人一樣的舒舒服服的坐姿。然後,他問道:“懂嗎?”

學僧一頭霧水,老老實實說:“不懂。”

景岑禪師微笑著說:“傻小子,想睡就睡,想坐就坐。熱了納涼,冷了烤火。”

景岑禪師的意思是說,一切順其自然,就做到了平常心。

妙語人生

人生塵世,很難免除私心雜念的幹擾和官權利祿的誘惑。激烈的競爭、金錢的崇拜、生活的變幻、信息的更新、欲望的膨脹等,都讓現代人無所適從。一些“聰明人”爭先恐後,千方百計,無所不用其極,結果貪多嚼不爛,事業不成,心如沸水,苦惱無限,人生愁多。若心無旁騖,心如止水,專心致誌,一心一意,專注一事,就少了許多社會環境、關係的無謂幹擾,更多了一份內心的寧靜、充實與自由。

有一天,他實在想不明白,就到方丈室請示住持和尚:“師父,弟子自從投到您的門下,打坐修行不倒單,沒有一刻嬉戲荒廢。可以說,在您的弟子中,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用功心切的了,可是,為何隻有我一直不能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