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我們知道,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社會和諧取決於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誠信友愛又是實現人際關係和諧的條件。沒有誠信,就不會有愛;沒有愛,人際關係就緊張;沒有人際關係的融洽與和諧,就不會有社會的和諧。因此,在建設和諧社會過程中,必須積極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的社會風尚,從而在全社會形成誠實守信、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係。
四、充滿活力是和諧社會的發展動力
“創造”是社會活力的源泉,而充滿活力又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現實力量和動力源泉,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誌。因此,構建和諧社會,就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展各方麵的創造活力,全麵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破除思想觀念和體製上的各種障礙,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湧流。隻有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實現人類社會和諧美好的未來。
五、安定有序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標誌
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製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是推進社會管理體製創新。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這一社會管理格局中,黨委領導是根本,政府負責是前提,社會協同是依托,公眾參與是基礎。隻有這幾方麵的有機結合,才能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實施科學、高效的社會管理,實現社會生活的安定有序。
六、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規律
我們知道,自然包括資源和環境兩個方麵。發展經濟不能以過度犧牲自然資源為代價,也不能建立在環境逐步惡化的基礎之上。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由於種種原因,在取得生產發展和生活富裕的同時,出現了一些比較突出的生態問題。比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自然資源無序開采、資源利用率較低,等等。任由這些問題存在和擴大,不僅會影響生產發展,同時也會影響人與社會的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首先是合理利用開發自然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最佳結合。其次,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保護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承載力、自然資源的約束力和人口增長的壓力。為了保持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全民族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強環境汙染治理和生態建設,嚴格控製高汙染項目,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