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問題是個戰略問題,尤其是農村,由於其生產條件、生活方式和社區環境與大中城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因而農村人口的生育率遠遠高於城鎮人口的生育率。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人口控製的關鍵在農村,計劃生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在農村。要大力貫徹“晚婚晚育、優生優育和一對夫婦隻生一個孩子”的政策,晚婚率、晚育率、計劃生育率三項指標要嚴格控製在國家計劃內。大力宣傳優生優育、男女平等的社會風尚,在不斷提高新生兒健康水平的同時,倡導男女平等,遏製出生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調的現狀,通過立法來製止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和遺棄女嬰的違法行為。在全國廣泛開展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製度。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
1.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堅持開發與節約並舉。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大力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因此,我們必須通過科技創新,合理開發與利用自然資源,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麵對資源的不足,應該通過科技進步來開發新能源、新材料,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汙染。如用塑料代替木材,大力推廣太陽能、風能等潔淨能源,用廢物垃圾做建築材料等。
2.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循環經濟是與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相對的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又稱為生態經濟。它是力求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獲得經濟社會的全麵快速發展。因而,循環經濟要求以高效、生態、循環和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首先要摒棄粗放式經營方式,改進生產工藝和流程。其次,企業在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和清潔生產方式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持續性原則。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產品的生產,到廢物的回收利用,都要一以貫之以降低成本、節省資源、保護環境、維護人類健康為宗旨。二是預見性原則。充分認識和估計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汙染源,實行重點監測、重點預防。三是整體性原則。綠色生產方式和清潔生產方式不是一種外部強製幹預性生產方式,應該被看作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社會全麵進步的整體性戰略,應該把它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思想貫穿到企業的各個環節和過程。
3.加強政府宏觀管理和環境執法力度。一方麵要糾正“錯位”“越位”現象,把不該管的方麵放給市場;另一方麵要糾正“缺位”,保證“到位”,健全經濟調控和市場監管體係,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進一步把精力轉到全局性、戰略性事務的謀劃上來。市場化的途徑不可能完全克服市場經濟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及其對環境的影響。自然資源中的有些產權是可以界定的,如山林、土地等;有些產權卻是無法界定的,如大氣、河流、海洋、湖泊、礦藏、地下水資源以及生物多樣性等。這些不能界定產權的自然資源在管理上複雜得多,也不能依靠市場途徑來解決外部性等問題。因此,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和管理力度在解決環境保護問題方麵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加強環境保護,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除了通過市場自身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之外,依法保護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從總體上講,我國環境保護的法規在不斷完善,環境執法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環境執法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一是違法成本過低,知法犯法問題嚴重。我國現行的環保部門主要還是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管理部門,由於法律賦予它的權力極其有限,加上處罰額度小,處罰周期長,環境執法威懾力弱,致使許多環境違法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遏製。二是環境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和完善,在一些發達國家,對於垃圾的傾倒、處理都規定了具體的處罰條款。其基本的做法是實現垃圾減量化、垃圾袋收費製度,即按照裝滿一袋垃圾量付款。這樣可以促使人們為節約成本,盡量把垃圾回收利用,改變以往亂丟亂扔垃圾的現象,從而減少環境汙染。所以,垃圾立法勢在必行,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