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推進社會主義生態和諧發展的方法(3 / 3)

4.大力發展生態技術,促進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促進經濟發展創造現代物質文明的同時,也使自然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有人認為,技術的進步不能超越“增長的極限”,技術是環境惡化的罪魁禍首。還有人認為,技術在解決環境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依靠技術完全可以解決資源環境問題。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因為造成生態危機的原因不單單是技術使然,是人口因素、社會製度、文化價值觀念等綜合因素造成的。

單單依靠技術也不能解決生態危機問題。科學技術發展的曆史證明,隻要人們把握科技發展的正確方向,避免技術的濫用、誤用,技術就可以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強有力杠杆。在當今社會,通過發展生態技術來促進生態文明必將成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處的根本保證。特別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技術、先進製造技術、航天航空技術、海洋技術以及環保技術的發展,為緩解資源短缺、抑製環境惡化、改善人類健康狀況、實現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途徑。

四、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科學的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這種科學發展觀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推動社會和諧的有效途徑。

1.科學發展觀是樹立生態文明觀的基本前提和理論基礎。科學發展觀是人類在反思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基本關係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辯證否定的發展觀。今天提倡的科學發展觀,強調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全麵的發展觀;強調生態平衡、經濟增長、科技進步、文化繁榮、政治民主,改善人民生活,消除城鄉差別,縮小地域差別,賦予發展更多的人文特征,是係統的發展觀。在這種科學發展中,人的發展是發展戰略的核心,人類處於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心,應該享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過健康而富有生產成果的生活的權利。

2.生態價值觀和生態倫理觀是生態文明觀的核心,是人類在各項社會實踐中應當遵守的基本生態道德規範。第一,生活在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是生命大家庭中值得關愛的生命個體。由個體構成的大家庭聯係了所有人類社會、現在的和將來的時代、人類和自然界其他部分。維護文化和自然的多樣性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3.個人、社會或民族都不具有剝奪他人生計的權利。人人都應享有基本和平等的權利,如生活的權利、人的自由和安全的權利、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的權利、詢問和發展的權利、參與政府的權利、在地球極限之內為更體麵的生活目標而利用自然資源的權利。

4.每個人、每個社會都有資格來尊重這些權利,而且要對保護所有別人的這些權利負責、任何一種生命形式以它對人類的價值有理由得到尊重。人類的發展不應以威脅自然的整體性和其他物種的生存為代價,而應保護它們免受摧殘,避免折磨和不必要的屠殺。

5.在對待自然界的行為方式上,每個人都有義務對他人進行監督負責。在保護生態進程和自然界的多樣性前提下,可持續地利用任何資源。

6.在享有資源、利用效益和費用方麵,不同社會和不同利益團體之間,貧困和富裕地區之間,以及現代和將來的世代之間,都應當是公平地、合理地分配。

7.在世界範圍內,個人和集體都有責任保護人類權利和自然界其他物種和物質的存在,這種責任不受地域和民族的發展進程、文化背景、思想意識的限製。

上述生態道德規範從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整個世界的現在、未來的關係出發,全方位規定了人類行為的根本要求,特別強調了在對待自然界其他物種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人類應有的權利與相應的義務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