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是一種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私有產權,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生產資料公有製(進行集體生產)社會,而且是一個沒有階級製度、國家和政府的社會。在這一體係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公共所有。其主張勞動的差別並不會導致占有和消費的任何不平等,並反對任何特權。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發展上分兩個階段,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高級階段是共產主義。通常所說的共產主義,指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
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曆史唯物主義),資本主義必將為共產主義所取代,這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社會發展的曆史規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製度下絕大多數人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個工作的人,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就能維持日常生活。共產主義思想在實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發達的集體主義精神,而這就要求社會生產力達到充分的發展和極度的發達。
共產主義社會
共產主義社會是一種社會形態,它是在生產資料公有製的條件下,在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的基礎上所實行的一種各盡其職、按需分配的勞動者自由聯合的社會經濟形態。
官僚資產階級
官僚資產階級,亦稱“買辦資產階級”,一般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與政府勾結在一起的直接為帝國主義服務並為帝國主義所豢養的大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的統治階級。它適應帝國主義商品傾銷、資本輸出和掠奪資源的需要,憑借政權力量,出賣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代理人。
國家資本主義
國家資本主義是無產階級國家能夠加以限製和規定其活動範圍的資本主義。在中國既是把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逐步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過渡形式,又是在全民所有製經濟領導下,加速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建設的補充形式。
合作社經濟
勞動群眾為改變生活條件或生產條件而自願建立的一種集體經濟組織。主要形式有生產合作社、供銷合作社、消費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在生產合作社中,勞動群眾自願入股,國家幫助貸款,勞動群眾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互助合作,除少量收入實行按股分紅外,基本實行按勞分配。它具有組織上的群眾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經營上的靈活性等特點,可以由勞動群眾自願集資建立,適合我國現階段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和平贖買
這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對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通過和平方式並采取有償辦法實行國有化的政策。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曾提出過在一定條件下對資本家進行贖買的思想。中國共產黨從中國的國情出發,確定了對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和平贖買的政策,即通過國家資本主義方式,逐步把資本主義企業改造成社會主義企業。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提出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對利潤分配的規定,也是對資本主義進行和平贖買的方法。和平贖買主要適用於國家資本主義的初、中級形式。目的是通過合作,達到將私營工商業引上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具體做法是私營企業每年的利潤采取四分法(俗稱“四馬分肥”),即30%左右上交,作為國家所得稅;10%—30%作為企業的公積金,用於擴大再生產;職工福利資金占5%—15%,用於舉辦職工福利事業和獎勵生產上的先進職工;剩餘的25%左右作為資本家的股息紅利(包括董事、監事和經理及廠長的酬勞金)。贖買政策的實行,不但減少了資產階級對社會主義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於逐步把資本家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環境友好型社會
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全社會都采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係。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以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準則,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係,實現可持續發展。
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借鑒國際先進發展理念,著力解決中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對於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資源環境保障能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機會主義
機會主義,也稱投機主義,指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不擇手段的做法,突出的表現是不按規則辦事,視規則為腐儒之論,其最高追求是實現自己的目標,以結果來衡量一切,而不重視過程。如果它有原則的話,那麼它的最高原則就是成王敗寇。機會主義也可指工人運動或無產階級政黨內部出現的違背馬克思主義根本原則的思潮、路線。它是資產階級或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反映。機會主義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右傾機會主義,另一種是“左”傾機會主義。
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日本為實現其“侵韓征華”的狂妄計劃而發動的侵華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反映列強瓜分世界、資本輸出的侵略要求的《馬關條約》,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