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公務員生活報告(2 / 3)

而清末維新變法領袖梁啟超,一次和某外國學者大談重商主義時,曾很自信地拿出這個人的書,對對方說:你們西方近代的經濟理論,這個人的書裏早就提出來了。這本書的名字,叫《大學衍義補》,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明朝成化、弘治兩朝名臣丘浚,他的創舉在於他書中的一句話——食貨者,生民之根本也。也就是說,商品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本。在封建社會,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重商主義理論。

而丘浚為官,不但在經濟思想上建樹頗多,也同樣有極重的“家鄉情結”。一次丘浚與明孝宗下棋,邊下邊喃喃自語:將軍,海南錢糧減三分。明孝宗覺得有趣,就跟著念了一遍。剛念完,就見丘浚翻身跪倒,高呼萬歲:臣謝皇上,今年海南的錢糧咱就減三分?

堅持尊崇祖製的徐溥

明孝宗朱祐樘的內閣首輔徐溥,算是中國曆史上最喜歡做自我批評的官員了。他每天晚上睡覺前的習慣,就是給自己做自我批評,回憶自己當天做了哪些好事、壞事,如果做了一件好事,就給自己左邊的筐子裏放一顆紅豆,如果做了一件壞事,就給自己右邊的筐子裏放一顆黑豆。這個習慣從他年輕時讀書開始,一直保持到他過世。

但徐溥的長處,卻不止是擺樣子,而是真實幹。後來他年老體衰,退休回鄉。那時他有嚴重失眠,一點動靜就睡不著,家鄉官員知道後,為保證老大人睡得香甜,就把他家宅門口的大路給“交通管製”了。徐溥知道後把地方官叫來一頓罵,怎麼改的又重新改回來。明孝宗給他的賞賜,一半他拿出來辦教育,設立學堂專教貧家孩子讀書,一半買了條船,在河邊雇人每天義務載人過河。此規矩從此徐家傳承了幾百年,便是當地有名的“徐氏義渡”。一個人最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他真做到了。

好人徐溥做首輔期間,眾所周知的口頭禪就是兩個字:祖製。在徐溥眼裏,凡是朱元璋製定的政策都是好的,凡是朱元璋製定的政策都是對的。當時明朝財政吃緊,戶部尚書葉淇力主實行“開中法”,但徐溥認為這事違背朱元璋的偉大精神,玩命地反對。可明孝宗力挺改革,徐溥反對無效,隻能一直憋氣。後來開中法順利推廣,朝廷增收,商業繁榮,可利益受損的權貴不滿,造謠葉淇受賄,關鍵時刻,竟是徐溥挺身而出,證明了葉淇的清白。再後來葉淇退休回鄉,腰包卻羞澀,徐溥慷慨解囊,二人在城外依依惜別,誰知葉淇的馬車剛開動,徐溥又急匆匆地追上來,拉著葉淇的手認真地說:雖然你退休了,話我一定要說,你的改革我依然認為是錯誤的。

更大的荒唐事,卻是弘治五年(1492年)黃河發大水,中原大地盡成汪洋,兵部尚書白昂受命治水,在中原治水結束之後,白昂提議,為防止黃河在淮河流域決口,建議朝廷在山東地區加挖河道,以收分洪之效。但是作為首輔的徐溥堅決反對,他認為這種辦法既勞民傷財,也沒有實際作用,最重要的是,當年朱元璋都沒這麼修過。就如他質問白昂的話:從朱元璋時代開始,有你這麼修黃河的嗎?結果兩年以後,正如白昂所料,黃河又在淮水流域決口,京杭大運河都被阻斷,害得明王朝隻好派遣劉大夏再修黃河,做了無用功。《明經世文編》裏就歎息,當初明朝要是聽了白昂的,就不用這麼折騰了。

“八虎”中的好標兵高鳳

在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早期,以劉瑾為首的宦官“八虎”把持朝政,然而這八位被後人罵做“權奸”的宦官,卻也不能一概而論。

“八虎”之中的高鳳,就是以嚴謹治學著稱的,他是朱厚照做太子時候的伴讀太監,對朱厚照的學習抓得非常緊。即使是抨擊朱厚照寵信太監的文官們,也多有人稱讚他“敦厚職守”。在朱厚照登基早期,群臣們要求他罷黜宦官的時候,高鳳最早提出來向文官們求和,主動隱退。

劉瑾得勢後,宦官們皆雞犬升天,卻唯獨高鳳,不斷地向朱厚照請求辭職。他死於正德四年(1509年),當時不但得到明王朝的隆重追悼,大學士李東陽還主動為他寫墓?誌銘。

海瑞背後的兩個男人

作為明朝中後期傑出的清官海瑞,他能夠以剛直的品質浮沉官場,曆經數次政治迫害而不死,除了他自己堅強的品格外,也同樣因為當時明朝許多重臣的庇護。眾所周知的,是海瑞在朱厚熜時代,上書抨擊朱厚熜的亂政,在內閣首輔徐階的庇護下才得以保住性命。

而在此之前,海瑞還得到過另一個政治人物的保護。他擔任淳安知縣的時候,曾經因拒絕行賄,得罪了嚴嵩的親信*懋卿,事後*懋卿本打算羅織罪名,將他革職。但關鍵時刻,時任刑部尚書的朱衡出麵相救,才幫海瑞保住官職,否則當時就罷官的海瑞,也鬧不出他後來的動靜了。

讓海瑞都感動的清臣

海瑞因為上書斥責嘉靖帝朱厚熜被下獄,關押詔獄期間,幫助過他的,還有一位特殊的小人物——?一位蘇州籍的獄卒。

海瑞入獄期間,他因敬佩海瑞的人品,對海瑞照料備至。後來海瑞就任應天巡撫,還特意去他的家鄉拜訪他,但他聞聽海瑞前來,立刻帶著妻兒老小躲出去了。鄉鄰們問他為什麼,他答:如果我見了海大人,你們一定會托我求海大人辦事,如果我答應你們,就壞了海大人的名聲,更壞了我當初照料海大人的初衷;如果不答應你們,就得罪了你們,所以我還是躲出去好。

聞聽此事的海瑞慨歎說:我一直以為我自己鐵麵無私,其實還差得遠啊。這位獄卒的姓名,明朝各類筆記的說法各異,但是透過這則普通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的卻是兩位知音拋卻了利益的純真友誼。

為政敵平反的鄒元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