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佳影帝
李自成進逼北京的時候,崇禎發動了他最後一次出征。以大學士李建泰督師,賜尚方寶劍,統帥兵馬在保定迎擊李自成。出征之前,李大學士滿臉含淚,忙不迭地叩頭,聲稱此去不成功便成仁,滅不了李自成絕不回來。幾天後李大學士到了保定,立刻向李自成投降,把崇禎的最後一點家底,原封不動全送給了李自成。這位李建泰在李自成事敗後又投降清朝,一度還受命參編《明史》,但不久後就被清王朝以“謀反罪”滅族。他個人的事跡,則被編入了《明史》中的《逆臣傳》。
遷都成鬧劇
北京淪陷之前,崇禎其實還有另一個挽救局麵的機會——?遷都南京。但按照《崇禎實錄》的說法,這個抉擇之所以沒能實現,主要因為崇禎的嫂子——天啟帝朱由校的皇後張氏反對,她的理由是,自己老公的墳墓在昌平,怎麼能扔下?退而求其次,又有人提出來,可以把太子和兩個弟弟先送到南京去。這個決議差點實現,按照《國榷》的說法,當時太子連行李都收拾好了,就等著隨時南下。可關鍵時刻,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勸阻說:皇上要重演唐肅宗靈武即位的故事嗎?即警告崇禎,小心你兒子跑到南京後另立山頭,這樣你的皇位就做不成了。生性猜忌的崇禎立刻改了主意,明朝,也就錯過了最後的機會。這位光時亨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後,主動賣身投靠做叛徒,後來又投奔了南明弘光政權,遭弘光政權權臣馬士英彈劾論罪,最終被斬首。他的罪名是“力阻南遷,致使先帝殞命社?稷”。
“憤青”真要命
國家的內憂外患令崇禎也非常著急,崇禎十一年(1638年)五月,他甚至給大臣們出了一道作文題,題目大意為,現在國家內憂外患,應該怎麼辦?他沒想到的是,這個作文題,居然考出了一大群“憤青”來,幾乎所有的大臣們都主張,要雙拳出擊,滅了農民軍和滿清兩個禍害。兵部尚書楊嗣昌,剛露出點先和滿清議和的口風,就立刻被他的下屬——兵部趙郎中罵得狗血淋頭。在“憤青”們的逼迫下,崇禎也隻好硬著頭皮死撐。明朝,最終亡於雙線作戰下。
這個宦官真找抽
崇禎皇帝在位時殺掉的最後一個人,是一個叫張殷的太監。北京城破前的三月十六日,這位張公公興高采烈地找崇禎,說自己有破敵妙策。心頭燃起希望的崇禎忙問是什麼,張公公一本正經地說:等李自成打進來,您就趕快投降,肯定一點事都沒有。氣得崇禎當場把他砍得稀巴爛。
宮女愧煞人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子時,崇禎在煤山上吊,李自成攻破北京後,許多忠心耿耿的大臣選擇了用殉難的方式盡忠大明。內閣大學士範景文留下遺言“不能滅賊雪恥,空有餘恨”後,慨然投井自殺。這位範大學士曾經因得罪崇禎,一度遭到罷官,直到崇禎十五年才複職。以各種方式殉難的王公大臣、文臣武將加起來,總數大約三十多個。而殉難“比率”最高的,卻是明王朝皇宮裏的宮女們,城破之夜,選擇自殺殉難的宮女,先後多達數百人,直叫諸多降將降臣羞愧萬分。
大明最佳影帝
李自成進逼北京的時候,崇禎發動了他最後一次出征。以大學士李建泰督師,賜尚方寶劍,統帥兵馬在保定迎擊李自成。出征之前,李大學士滿臉含淚,忙不迭地叩頭,聲稱此去不成功便成仁,滅不了李自成絕不回來。幾天後李大學士到了保定,立刻向李自成投降,把崇禎的最後一點家底,原封不動全送給了李自成。這位李建泰在李自成事敗後又投降清朝,一度還受命參編《明史》,但不久後就被清王朝以“謀反罪”滅族。他個人的事跡,則被編入了《明史》中的《逆臣傳》。
遷都成鬧劇
北京淪陷之前,崇禎其實還有另一個挽救局麵的機會——?遷都南京。但按照《崇禎實錄》的說法,這個抉擇之所以沒能實現,主要因為崇禎的嫂子——天啟帝朱由校的皇後張氏反對,她的理由是,自己老公的墳墓在昌平,怎麼能扔下?退而求其次,又有人提出來,可以把太子和兩個弟弟先送到南京去。這個決議差點實現,按照《國榷》的說法,當時太子連行李都收拾好了,就等著隨時南下。可關鍵時刻,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勸阻說:皇上要重演唐肅宗靈武即位的故事嗎?即警告崇禎,小心你兒子跑到南京後另立山頭,這樣你的皇位就做不成了。生性猜忌的崇禎立刻改了主意,明朝,也就錯過了最後的機會。這位光時亨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後,主動賣身投靠做叛徒,後來又投奔了南明弘光政權,遭弘光政權權臣馬士英彈劾論罪,最終被斬首。他的罪名是“力阻南遷,致使先帝殞命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