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青”真要命
國家的內憂外患令崇禎也非常著急,崇禎十一年(1638年)五月,他甚至給大臣們出了一道作文題,題目大意為,現在國家內憂外患,應該怎麼辦?他沒想到的是,這個作文題,居然考出了一大群“憤青”來,幾乎所有的大臣們都主張,要雙拳出擊,滅了農民軍和滿清兩個禍害。兵部尚書楊嗣昌,剛露出點先和滿清議和的口風,就立刻被他的下屬——兵部趙郎中罵得狗血淋頭。在“憤青”們的逼迫下,崇禎也隻好硬著頭皮死撐。明朝,最終亡於雙線作戰下。
這個宦官真找抽
崇禎皇帝在位時殺掉的最後一個人,是一個叫張殷的太監。北京城破前的三月十六日,這位張公公興高采烈地找崇禎,說自己有破敵妙策。心頭燃起希望的崇禎忙問是什麼,張公公一本正經地說:等李自成打進來,您就趕快投降,肯定一點事都沒有。氣得崇禎當場把他砍得稀巴爛。
宮女愧煞人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子時,崇禎在煤山上吊,李自成攻破北京後,許多忠心耿耿的大臣選擇了用殉難的方式盡忠大明。內閣大學士範景文留下遺言“不能滅賊雪恥,空有餘恨”後,慨然投井自殺。這位範大學士曾經因得罪崇禎,一度遭到罷官,直到崇禎十五年才複職。以各種方式殉難的王公大臣、文臣武將加起來,總數大約三十多個。而殉難“比率”最高的,卻是明王朝皇宮裏的宮女們,城破之夜,選擇自殺殉難的宮女,先後多達數百人,直叫諸多降將降臣羞愧萬分。
叛徒不靠譜
李自成在攻陷北京後,一個公認的暴行就是對明朝軍民手段酷烈的“追贓”。而第一個死於李自成“追贓”的,就是李自成攻北京時賣身投靠的襄城伯李國偵。按照《國榷》的記錄,李自成從一開始就不待見這個叛徒,他最早在京城門口投靠時,李自成就指著他的鼻子罵:“你是崇禎最信任的大臣,這個時候你應該為國盡忠,現在你卻站在這裏,還有比你臉皮厚的嗎?”接著就把他綁了起來。而後由劉宗敏出麵,整整一夜嚴刑拷打,將他折磨致死。其家產全部被李自成充公。
拍馬屁變成找死
在遭李自成“追贓”的官員裏,內閣大學士陳演是非常滑稽的一位。這人在崇禎活著的時候特別會裝,尤其善於揣摩崇禎的心思,每次和崇禎對答,都能討得他歡心。他除了經常向崇禎的親信太監行賄外,還特別會裝窮,穿著簡樸。《國榷》裏說,李自成進北京早期,也以為他是個窮官,“追贓”的官員名單裏本沒有他。結果他自己找死,向劉宗敏行賄四萬兩白銀,一下子露了富,劉宗敏下令抄陳演的家,結果發現他家院子下麵一層,全是挖空的地窖,裏麵儲滿了白銀,然後又經幾天拷打,從他另一處宅子裏,又搜出了數百兩黃金以及成箱的珍珠。在李自成逃離北京前,此人被拉到鬧市斬首。
領導真有錢
李自成對明朝舊官員的“追贓”,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總共得到白銀七千萬兩。如果和被稱為“苛捐雜稅”的晚明對比一下,萬曆遭人詬病的“礦稅”,20年間總共收上白銀三百萬兩,即使加上被太監貪墨的部分,總數也就三千萬兩。而明末從萬曆四十八年至崇禎十七年,24年裏攤派在老百姓頭上的“遼餉”總額,也不過兩千萬兩。這兩個數字加起來,還沒有李自成在一個月裏勒索到的錢多。晚明的執政錯誤,或許可以這麼形容:窮了政府,苦了百姓,富了蛀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