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對一般人來說,這個設想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幾乎所有的牆麵都由玻璃圍成了,而福特卻對此讚歎不已。
福特滿心喜悅地說:“機械廠房在另外一邊,也是一棟玻璃屋頂的建築,此外,總廠和這棟玻璃屋頂的機械房在天井中由鋼梁相通,上有吊車,如此,製造完成的弓丨擎或變速器就可以利用天井中的吊車搬到總廠了。”
接著,福特又表示:
“總廠四樓全樓麵的天井也要加裝吊車。法蘭德斯先生所說的重力傾斜方式的生產流水作業台是一定要建造的。”
“對呀,成品就可以由高向下自然滑動,人則可以不動,隻要產品移動就可以了。”
福特93分鍾的造車秘訣就這樣誕生了。
充分信任,大膽任用,不加幹預,正是福特汽車公司第一次繁榮的原因。
但好景不長,輝煌戰果衝昏了老亨利·福特的頭腦,這個“汽車王國的君主”似乎“舊病複發”,忘記了當年創辦公司的慘痛教訓,突然又對總經理的職權垂涎欲滴。1915年正是福特公司高度繁榮的頂峰期,老亨利·福特毫無根據地辭退了勞苦功高的詹姆斯·庫茲恩斯,不再相信任何人,又開始實行個人獨裁,使福特公司的狀況又回到第一階段的水平。
福特聽不進別人的不同意見,也不願接受建設性的意見。他的這種行政領導方式,使全福特公司陷入了極度混亂之中。1929年,福特汽車在美國汽車市場的占有率降到31.3%,到1940年,跌至18.9%。到1945年,福特公司每月虧損900萬美元,瀕臨破產的邊緣。
後來,是福特二世挽救了福特汽車公司,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改革。他“三顧茅廬”請來了通用汽車公司原副總裁歐內斯特·蒲裏奇,全麵負責領導福特公司。1946年年中,蒲裏奇走馬上任,當年便使公司扭虧為盈。第二年除去貸款,取得了6636.7萬美元的淨收入,爾後利潤又逐年上升,到1950年,利潤高達2.58515億美元。
也許不輕易信任別人,又酷愛權力是福特家族的傳統。福特二世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又重複了他祖父當年的錯誤,變得越來越獨斷專行、剛愎自用。1960年,福特二世的作為,迫使歐內斯特·蒲裏奇引退。亨利·福特二世親自掌握了福特的大權,不管大事小事,隻要他認為正確的事就去做,從不征求別人的意見,也不與董事會商量,事後也從不作解釋。
福特二世的家長製管理使公司的人才紛紛另覓新主,汽車市場占有率一年低於一年:1978年尚占美國汽車市場的23.5%,1981年跌至16.6%,1980年到1982年僅3年時間,公司虧損30億美元。
1980年3月,63歲的福特二世終於被迫宣布辭去福特汽車公司董事長職務,把掌管了35年之久的經營大權,讓給福特家族以外的管理專家菲利普·卡德威爾,宣告了“77年的福特王朝”的結束。1982年,65歲的福特二世正式退休了。福特汽車公司在新任領導的管理下實行了員工參與管理,日漸走上了複蘇之路。
福特家族不信任員工,導致企業出現了大權獨攬的局麵,最後產生了兩個問題:管理者幹了別人可以幹得更好、更有效率的工作,打擊了員工的積極性;耗費了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最終使企業受到了不應有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