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任,用人不疑(2 / 3)

哈佛的另外一名學子,北歐航空公司董事長卡爾鬆,在改革北歐航空係統的陳規陋習時,曾給予部下充分的信任和活動自由。開始時,他的目標是:要把北歐航空公司變成歐洲最準時的航空公司。但是卡爾鬆想不出該怎麼下手,他到處尋找合適的人選來負責處理此事,最後終於如願以償。於是卡爾鬆去拜訪他(合適的人選)。

“我們怎樣才能成為歐洲最準時的航空公司?你能不能替我們找到答案?過幾個星期來見我,看看我們能不能達到這個目標。”

幾個星期後,這個人約見卡爾鬆。卡爾鬆問他:“怎麼樣?可不可以做到?”

他回答:“可以,不過大概要花6個月的時間,還可能花掉你150萬美元。”

卡爾鬆興奮地插嘴說:“太好了,說下去。”因為卡爾鬆本來估計是要花5倍多的代價。

卡爾鬆的神情把那個人嚇了一跳,他定了定神繼續說道:“等一下,我帶了人來,準備向你彙報。他們可以告訴你我們到底想怎麼幹。”

卡爾鬆立即說:“沒關係,不必彙報了,你們放手去做好了。我相信你的能力。”

大約4個半月後,那個人請卡爾鬆過去,並給他看了幾個月來的業績報告。當然他已使北歐公司成為歐洲第一,不僅僅如此。卡爾鬆還看到:這個人省下了150萬元經費中的50萬元,一共隻花了100萬元。

由此可見,管理者的一個基本責任就是了解員工的價值,然後鼓勵他們主動嚐試。而其最基本的行為體現,就是給予員工更多的信任,放手讓員工去做。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以生產質優價廉的轎車名揚四海,素有“汽車王國”的美譽。但是在20世紀後期,福特汽車公司卻被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取代而屈居第二。

企業有興有衰,本為常理,但福特公司的三次跌落,卻戲劇性地展示出一個規律:信任下屬則公司興,否則必然使公司走向衰落。

亨利·福特於1898年集資創辦了底特律汽車公司,但沒成功。1901年,他創辦的另一個汽車公司又失敗了。亨利·福特似乎生來就喜歡獨斷專行,從不肯信任別人,喜歡集各項大權於一身,更別說放手讓別人去做了。他兩次創辦汽車公司,擔任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但都由於獨斷又與合夥人合不來,而使公司走向失敗。

失敗的教訓終於喚醒了亨利·福特,他在1903年聘請了著名的汽車專家詹姆斯·庫茲恩斯出任總經理,第三次辦起了福特汽車公司。庫茲恩斯上任伊始便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從1906年到1908年,福特公司先後推出了“N”型和“T”型兩種物美價廉的福特牌汽車,風靡市場,暢銷全世界,亨利·福特從而摘取了“汽車大王”的桂冠。

福特的別克汽車新工廠,也是37歲的年輕建築師阿爾巴頓·康在他充分信任、放權,並全力支持下大膽設計的傑作。在設計海蘭德公園工廠的時候,阿爾巴頓·康設計了一個方案。

當時,他征求福特的意見:“把工廠設計成長865英尺(約265米),寬75英尺(約23米),四方形的4層樓建築,以鋼盤混凝土為材料,可以嗎?”

“好的!”福特對康是相當信任的,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他的建議。“玻璃占建築外觀總麵積的75%。”康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