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管理者,最善於用信任來獲取員工的心,而且還懂得既“信”又“用”。信而不用,這種“信”就不是真信。用而不信,員工心中就難免存有疑慮,“用”也用不好。
管理者應該在信任的基礎上,根據具體需要,把可以授權的事,分派給下屬,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幹,為企業做出貢獻,從而把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更重要的決策上去。
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認為:信任可以使部下心情舒暢,幹勁倍增,極大地激發部下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他說:“對部下說明原委,表達信任的期望,他們就可以按管理者的目標完成任務。”
哈佛的另外一名學子,北歐航空公司董事長卡爾鬆,在改革北歐航空係統的陳規陋習時,曾給予部下充分的信任和活動自由。開始時,他的目標是:要把北歐航空公司變成歐洲最準時的航空公司。但是卡爾鬆想不出該怎麼下手,他到處尋找合適的人選來負責處理此事,最後終於如願以償。於是卡爾鬆去拜訪他(合適的人選)。
“我們怎樣才能成為歐洲最準時的航空公司?你能不能替我們找到答案?過幾個星期來見我,看看我們能不能達到這個目標。”
幾個星期後,這個人約見卡爾鬆。卡爾鬆問他:“怎麼樣?可不可以做到?”
他回答:“可以,不過大概要花6個月的時間,還可能花掉你150萬美元。”
卡爾鬆興奮地插嘴說:“太好了,說下去。”因為卡爾鬆本來估計是要花5倍多的代價。
卡爾鬆的神情把那個人嚇了一跳,他定了定神繼續說道:“等一下,我帶了人來,準備向你彙報。他們可以告訴你我們到底想怎麼幹。”
卡爾鬆立即說:“沒關係,不必彙報了,你們放手去做好了。我相信你的能力。”
大約4個半月後,那個人請卡爾鬆過去,並給他看了幾個月來的業績報告。當然他已使北歐公司成為歐洲第一,不僅僅如此。卡爾鬆還看到:這個人省下了150萬元經費中的50萬元,一共隻花了100萬元。
由此可見,管理者的一個基本責任就是了解員工的價值,然後鼓勵他們主動嚐試。而其最基本的行為體現,就是給予員工更多的信任,放手讓員工去做。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以生產質優價廉的轎車名揚四海,素有“汽車王國”的美譽。但是在20世紀後期,福特汽車公司卻被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取代而屈居第二。
企業有興有衰,本為常理,但福特公司的三次跌落,卻戲劇性地展示出一個規律:信任下屬則公司興,否則必然使公司走向衰落。
亨利·福特於1898年集資創辦了底特律汽車公司,但沒成功。1901年,他創辦的另一個汽車公司又失敗了。亨利·福特似乎生來就喜歡獨斷專行,從不肯信任別人,喜歡集各項大權於一身,更別說放手讓別人去做了。他兩次創辦汽車公司,擔任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但都由於獨斷又與合夥人合不來,而使公司走向失敗。
優秀的管理者,最善於用信任來獲取員工的心,而且還懂得既“信”又“用”。信而不用,這種“信”就不是真信。用而不信,員工心中就難免存有疑慮,“用”也用不好。
管理者應該在信任的基礎上,根據具體需要,把可以授權的事,分派給下屬,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幹,為企業做出貢獻,從而把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更重要的決策上去。
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認為:信任可以使部下心情舒暢,幹勁倍增,極大地激發部下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他說:“對部下說明原委,表達信任的期望,他們就可以按管理者的目標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