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對他道:“你懂什麼,是個人都想往城裏跑,城裏購物多方便!”她老伴扯著他洗得發白的深藍色中山裝爭論道:“我又不是年輕人,我不愛購物,你看我身上的中山裝,穿了一輩子,不還是很好嗎?”老太太不想和老伴鬥嘴,就不理他了,轉過身來,看了林立一眼,壓低聲音對林立說道:“兒啊,這次買房,悅欣娘家沒出錢吧?”
林立就為難了,他說出錢了吧,他們兩個人總共才出了五萬塊錢,如果說她娘家出錢了,也說不過去,老人也會懷疑的,他隻能說道:“媽,全國都是這樣的,買房是男方必須的,在上海,浙江,如果男方婚前沒準備房子車子是娶不到老婆的,悅欣人心眼好,當時沒跟我要房子車子,我帶她回家,她就同意和我結婚了,人家省城的女兒。”
老太太卻不吃他這一套,對他淡淡道:“我們這裏風俗不一樣,沒這種說法,要說準備房,鄉下的房子也是房,你們不回來住,不能怪我們沒準備對不對,我當時想著,如果你在老家,娶的又是本地媳子,媽在鄉下也給你們把新房裝修好,後來看到你在上海,不回家住,一年難得回來一次,媽想著我和你爸老了,裝修也沒意思,才沒裝修的,這事不能怪我們。”林立就隻能點頭,想著這話悅欣要是聽到,還不氣瘋了,他想著幸好悅欣沒在身邊。
老人想了想,又湊過頭來,對他說道:“悅欣她家省城的,難道買房子,他們不肯出錢嗎,他們家省城還沒錢嗎?”對於悅欣娘家,林立雖然有意見,可他也不會傻到在他親媽的麵前說悅欣娘家的壞話,他媽對悅欣已經這樣了,他要是說出他的不滿,不是火上澆油嗎,煽風點火的傻事他自然不會做,婆媳交惡最後吃苦頭收拾爛攤子的是他,所以他隻能硬著頭皮說道:“媽,這次買房的事,我們沒有和她爸媽講。”
老人就不滿了,扁了扁嘴,對他說道:“哦,你就隻知道向你爸媽要錢,心疼你媳子的爸媽。”林立隻得陪著笑,對他媽說道:“媽,不是這樣的,當時心裏高興,就第一個想著給你打電話了,你說房子錢你們出大頭,我們當時又想著回濟南了,再要悅欣娘家的錢不太好是吧,媽跟你說句實話,如果悅欣娘家給錢了,悅欣肯定不會同意回濟南安家的。所以我當時想著就沒跟她爸媽要錢,她爸媽在長沙市中心有一棟排屋,上下兩層,她爸爸說還要我們去長沙安家呢——”
老太太立馬打斷兒子的話,對他道:“不要去,我林家一個兒子,難道給人做上門女婿?!那不是發神經嗎?”林立就笑了笑,說道:“媽,也不用去做,悅欣家還有一個弟弟,他們家有兒子。”
老人就點點頭,說道:“行了,這事也就算了,我們也不是沒錢,不要去長沙,濟南怎麼不好了,比長沙強太多了。”林立爸媽和悅欣爸媽有一點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自認為自己住的地方是最好的。
所以林立也隻是笑笑,老太太看了兒子一眼,對他道:“兒啊,既然悅欣家沒出錢,我看這樣吧,一會簽購房合同,合同上第一個寫你的名字,後麵寫上我和你爸媽的名字,我們寫三個名字。”
林立就呆了,他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可是也沒有想到老人真這樣打算的,他看了老人一眼,隻得說道:“媽,這樣不太好吧,我們那五萬塊錢,都是悅欣的錢,我這些年,前幾年的錢給您治病了,後麵幾年,一直沒賺什麼錢,我老是換工作,有時候找不到工作,都沒收入,是悅欣養著我的。”
林立為了給悅欣在購房合同上爭取一個名字,盡量把自己說得很不堪,這些話,如果悅欣聽到了,肯定會非常感動的,老太太聽到他這麼說,果然麵子上很不好受,對他很是狐疑地說道:“真的嗎?”林立就繼續說道:“媽,我當初不好好讀書,讀個電大就出去了,我在外麵就是農民工啊,悅欣和我不一樣,她重點大學畢業,是高級白領,月收入比我高多了,所以這幾萬塊錢都是悅欣的。”
老頭子一直沉默坐在一旁,聽到這裏,插句嘴說道:“就是,人家大學生,有文化好賺錢,林立啊,當時叫你認真讀書,你偏不讀,看到了吧,唉,你小時候挺聰明的,我記得你讀小學的時候年年考試拿第一——”林立爸爸是最早的大學生,又因為學曆當上了公務員,一輩子都受了這個好處,所以對於文化人發自骨子裏的喜愛和親近。
老太太打斷老伴的話,對林立道:“這樣吧,兒啊,我們把五萬還給悅欣,我們也不差那幾萬塊錢,這房產證上就寫我們三個人的名字,你看好不好。”林立就說道:“媽,這樣不太好吧,悅欣現在是我老婆,懷了我的孩子,房產合同上不寫她的名字,說不過去。”
老太太就臉一沉,對他說道:“你傻啊,媽這是為你著想,她是外地兒媳,以後你們沒事自然好,萬一以後感情出了問題,寫她的名字這房子就要分一半去。”林立說道:“媽,我和悅欣感情很好的。”老太太說道:“人總有一個萬一。”林立就隻得說道:“媽,我們領了結婚證,沒寫悅欣的名字,這房產也有一半。”老太太說道:“就是,我也是這個意思,沒寫名字房產也有一半,那幹嘛要寫名字?”
林立就無語了,想著薑真是老的辣,親生爹娘這樣計較,買個房子也沒意思,他站起來說道:“媽,悅欣現在六個月了,她一路上很辛苦,晚上睡得不好,我回去看看她,這樣吧,我也知道在濟南買房是你們二老一輩子的心願,媽,這樣吧,房子我也不要了,你寫你和爸的名字吧,隨便你們怎麼安排。”他說著就轉身出去了。
老太太聽到這裏,對老伴說道:“你看你看,娶了媳婦忘了娘,我們是為他著想,可他卻不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