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寧海軍宋江吊孝 湧金門張順歸神(2 / 3)

看官聽說,這回話都是散沙一般。先人書會留傳,一個個都要說到,隻是難做一時說,慢慢敷演關目,下來便見。看官隻牢記關目頭行,便知衷曲奧妙。

再說宋江分調兵將已了,回到秀州,計議進兵攻取杭州,忽聽得東京有使命齎捧禦酒賞賜到州。宋江引大小將校,迎接入城,謝恩已罷,作禦酒公宴管待天使。飲酒中間,天使又將出太醫院奏準,為上皇乍感小疾,索取神醫安道全回京,駕前委用,降下聖旨,就令來取。宋江不敢阻當。次日,管待天使已了,就行起送安道全赴京。宋江等送出十裏長亭餞行,安道全自同天使回京。有詩讚曰:

安子青囊藝最精,山東行散有聲名。

人誇脈得倉公妙,自負丹如薊予成。

刮骨立看金鏃出,解肌時有刃痕平。

梁山結義堅如石,此別難忘手足情。

再說宋江把頒降到賞賜,分依眾將,擇日祭旗起軍,辭別劉光世、耿參謀,上馬進兵,水陸並行,船騎同發。路至崇德縣,守將聞知,奔走回杭州去了。

且說方臘大太子方天定聚集諸將,在行宮議事。今時龍翔宮基址,乃是舊日行宮。當日諸將商議迎敵宋兵之策,共是二十八員。四個元帥。那四員?

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 南離大將軍元帥石寶

鎮國大將軍厲天閏 護國大將軍司行方

這四個皆稱元帥,封贈大將軍名號,是方臘加封。又有二十四人,皆封將軍。那二十四員?

厲天佑 吳值 趙毅 黃愛 晁中

湯逢士 王績 薛鬥南 冷恭 張儉

元興 姚義 溫克讓 茅迪 王仁

崔或 廉明 徐白 張道原 鳳儀

張韜 蘇涇 米泉 貝應夔

這二十四個,皆封為將軍。共是二十八員大將,都在方天定行宮聚集計議。方天定令旨說道:“即目宋江為先鋒,水陸並進,過江南來,平折了與他三個大郡。止有杭州是南國之屏障,若有虧失,睦州焉能保守?前者司天太監浦文英,奏是罡星侵入吳地,就裏為禍。不小,正是這夥人了。今來犯吾境界,汝等諸官各受重爵,務必赤心報國,休得怠慢,以負朝廷任用。”眾將啟奏方天定道:“主上寬心!放著許多精兵猛將,未曾與宋江對敵。目今雖是折陷了數處州郡,皆是不得其人,以致如此。今聞宋江、盧俊義分兵三路,來取杭州。殿下與國師謹守寧海軍城郭,作萬年基業;臣等眾將,各各分調迎敵。”太子方天定大喜,傳下令旨,也分三路軍馬前去策應,隻留國師鄧元覺同保城池。分去那三員元帥,乃是:

護國元帥司行方,引四員首將,救應德清州:

薛鬥南 黃愛 徐白 米泉

鎮國元帥厲天閏,引四員首將,救應獨鬆關:

厲天佑 張儉 張韜 姚義

南離元帥石寶,引八員首將,總軍出郭迎敵大隊人馬:

溫克讓 趙毅 冷恭 王仁 張道原

吳值 廉明 鳳儀

三員大將,分調三路,各引軍三萬。分撥人馬已定,各賜金帛催促起身。元帥司行方引了一支軍馬,救應德清州,望奉口鎮進發;元帥厲天閏引了一支軍馬,救應獨鬆關,望餘杭州進發。

且不說兩路策應軍馬去了。卻說這宋先鋒大隊軍兵,迤邐前進,來至臨平山,望見山頂一麵紅旗,在那裏磨動。宋江當下差正將二員,花榮、秦明,先來哨路,隨即催趲戰船車過長安壩來。花榮、秦明兩個,帶領了一千軍馬,轉過山嘴,早迎著南兵。石寶軍馬手下兩員首將,當先望見花榮、秦明,一齊出馬。一個是王仁,一個是鳳儀,各挺一條長槍,便奔將來。宋軍中花榮、秦明,便把軍馬擺開出戰。有詩為證:

團花袍染猩猩血,鳳翅盔明豔豔金。

手挽雕弓騎駿馬,堂堂威武似凶神。

秦明手舞狼牙大棍,直取鳳儀;花榮挺槍,來戰王仁。四馬相交,鬥過十合,不分勝敗。秦明、花榮觀見南軍後有接應,都喝一聲:“少歇!”各回馬還陣。花榮道:“且休戀戰,快去報哥哥來,別作商議。”後軍隨即飛報去中軍。宋江引朱仝、徐寧、黃信、孫立四將,直到陣前。南軍王仁、鳳儀再出馬交鋒,大罵:“敗將敢再出來交戰!”秦明大怒,舞起狼牙棍,縱馬而出,和風儀再戰。王仁卻搦花榮出戰。隻見徐寧一騎馬,便挺槍殺去。花榮與徐寧是一副一正:金槍手,銀槍手。花榮隨即也縱馬便出,在徐寧背後拈弓取箭在手,不等徐寧、王仁交手,覷得較親,隻一箭,把王仁射下馬去,南軍盡皆失色。鳳儀見王仁被箭射下馬來,吃了一驚,措手不及,被秦明當頭一棍打著,下馬去。南軍漫散奔走,宋軍衝殺過去。石寶抵當不住,退回皋亭山來,直近東新橋下寨。當日天晚,策立不定,南兵且退入城去。

次日,宋先鋒軍馬已過了皋亭山,直抵東新橋下寨,傳令教分調本部軍兵,作三路夾攻杭州。那三路軍兵將佐?

一路分撥步軍頭領正偏將,從湯鎮路去取東門,是:

朱仝 史進 魯智深 武鬆 王英 扈三娘

一路分撥水軍頭領正偏將,從北新橋取古塘,截西路,打靠湖城門:

李俊 張順 阮小二 阮小五 孟康

中路馬步水三軍,分作三隊進發,取北關門、艮山門。前隊正偏將是:

關勝 花榮 秦明 徐寧 郝思文 淩振

第二隊總兵主將宋先鋒,軍師吳用,部領人馬。正偏將是:

戴宗 李逵 石秀 黃信 孫立

樊瑞 鮑旭 項充 李袞 馬麟

裴宣 蔣敬 燕順 宋清 蔡福

蔡慶 鬱保四

第三隊水路陸路助戰策應。正偏將是:

李應 孔明 杜興 楊林 童威 童猛

當日宋江分撥大小三軍已定,各自進發。

有話即長,無話即短。且說中路大隊軍兵,前隊關勝,直哨到東新橋,不見一個南軍。關勝心疑,退回橋外,使人回複宋先鋒。宋江聽了,使戴宗傳令,吩咐道:“且未可輕進。每日輪兩個頭領出哨。”頭一日是花榮、秦明,第二日徐寧、郝思文,一連哨了數日,又不見出戰。此日又該徐寧、郝思文,兩個帶了數十騎馬,直哨到北關門來,見城門大開著。兩個來到吊橋邊看時,城上一聲擂鼓響,城裏早撞出一彪馬軍來。徐寧、郝思文急回馬時,城西偏路喊聲又起,一百餘騎馬軍衝在前麵。徐寧並力死戰,殺出馬軍隊裏,回頭不見了郝思文;再回來看時,見數員將校,把郝思文活捉了入城去。徐寧急待回身,項上早中了一箭,帶著箭飛馬走時,六將背後趕來;路上正逢著關勝,救得回來,血暈倒了。六員南將,已被關勝殺退,自回城裏去了。慌忙報與宋先鋒知道。宋江急來看徐寧時,七竅內流血。宋江垂淚,便喚隨軍醫士治療,拔去箭矢,用金槍藥敷貼。宋江且教扶下戰船內將息,自來看視。當夜三四次發昏,方知中了藥箭。宋江仰天歎道:“神醫安道全已被取回京師,此間又無良醫可救,必損吾股肱也!”傷感不已。吳用來請宋江回寨,主議軍情大事,勿以兄弟之情,誤了國家重事。宋江使人送徐寧到秀州去養病。不想箭中藥毒,調治半月之上,金瘡不痊身死。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