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3 / 3)

孫新等正偏將八員,去東門寨幫助朱仝攻打菜市、薦橋等門:

朱仝 史進 魯智深 武鬆 孫新

顧大嫂 孫二娘 張青

東門寨內,取回偏將八員,兼同李應等,管領各寨探事,各處策應:

李應 孔明 楊林 杜興 童猛

童威 王英 扈三娘

正先鋒使宋江,帶領正偏將二十一員,攻打北關門大路:

吳用 關勝 索超 戴宗 李逵

呂方 郭盛 歐鵬 鄧飛 燕順

淩振 鮑旭 項充 李袞 宋清

裴宣 蔣敬 蔡福 蔡慶 時遷 鬱保四

當下宋江調撥將佐,取四麵城門。宋江等部領大隊人馬,直近北關門城下勒戰。城上鼓響鑼鳴,大開城門,放下吊橋,石寶首先出馬來戰。宋軍陣上,急先鋒索超,平生性急,揮起大斧,也不打話,飛奔出來,便鬥石寶。兩馬相交,二將猛戰,未及十合,石寶賣個破綻,回馬便走。索超追趕,關勝急叫休去時,索超臉上著一錘,打下馬去。鄧飛急去救時,石寶馬到,鄧飛措手不及,又被石寶一刀砍做兩段。城中寶光國師引了數員猛將,衝殺出來,宋兵大敗,望北而走。卻得花榮、秦明等刺斜裏殺將來,衝退南軍,救得宋江回寨。石寶得勝歡喜,回城中去了。

宋江等回到皋亭山大寨歇下,升帳而坐,又見折了索超、鄧飛二將,心中好生納悶。吳用諫道:“城中有此猛將,隻宜智取,不可對敵。”宋江道:“似此損兵折將,用何計可取?”吳用道:“先鋒計會各門了當,再引軍攻打北關門,城裏兵馬必然出來迎敵。我卻佯輸詐敗,誘引賊兵遠離城郭,放炮為號,各門一齊打城。但得一門軍馬進城,便放起火來應號。賊兵必然各不相顧,可獲大功。”宋江便喚戴宗傳令知會。次日,令關勝引些少馬軍去北關門城下勒戰。城上鼓響,石寶引軍出城,和關勝交馬。戰不過十合,關勝急退。石寶軍兵趕來,淩振便放起炮來。號炮起時,各門都發起喊來,一齊攻城。

且說副先鋒盧俊義,引著林衝等,調兵攻打候潮門。軍馬來到城下,見城門不關,下著吊橋。劉唐要奪頭功,一騎馬,一把刀,直搶入城去。城上看見劉唐飛馬奔來,一斧砍斷繩索,墜下閘板。可憐悍勇劉唐,連馬和人,同死於門下。原來杭州城子,乃錢王建都,製立三重門關:外一重閘板,中間兩扇鐵葉大門,裏麵又是一層排柵門。劉唐搶到城門下,上麵早放下閘板來,兩邊又有埋伏軍兵,劉唐如何不死!林衝、呼延灼見折了劉唐,領兵回營,報複盧俊義。各門都入不去,隻得且退,使人飛報宋先鋒大寨知道。宋江聽得又折了劉唐,被候潮門閘死,痛哭道:“屈死了這個兄弟!自鄆城縣結義,跟著晁天王上梁山泊,受了許多年辛苦,不曾快樂。大小百十場,出戰交鋒,出百死得一生,未嚐折了銳氣。誰想今日卻死於此處!”因作詩一首哭之:

百戰英雄士,生平誌未降。

忠心扶社稷,義氣助家邦。

此日梟鳴纛,何時馬渡江!

不堪哀痛意,清淚逐流淙。

且說軍師吳用道:“此非良法。這計不成,倒送了一個兄弟。且教各門退軍,別作道理。”宋江心焦,急欲要報仇雪恨,嗟歎不已。部下黑旋風便道:“哥哥放心,我明日和鮑旭、項充、李袞四個人,好歹要拿石寶那廝。”宋江道:“那人英雄了得,你如何近傍得他!”李逵道:“我不信!我明日不捉得他,不來見哥哥麵。”宋江道:“你隻小心在意,休覷得等閑!”黑旋風李逵回到自己帳房裏,篩下大碗酒,大盤肉,請鮑旭、項充、李袞來吃酒,說道:“我四個從來做一路廝殺。今日我在先鋒哥哥麵前吹了大嘴,明日要捉石寶那廝,你三個不要心懶。”鮑旭道:“哥哥今日也教馬軍向前,明日也教馬軍向前,今晚我等約定了,來日務要齊心向前,捉石寶那廝,我們四個都爭口氣。”次日早晨,李逵等四人吃得醉飽了,都拿軍器出寨,請先鋒哥哥看廝殺。宋江見四個都半醉,便道:“你四個兄弟休把性命作戲!”李逵道:“哥哥休小覷我們!”宋江道:“隻願你們應得口便好。”

宋江上馬,帶同關勝、歐鵬、呂方、郭盛四個馬軍將佐,來到北關門下,擂鼓搖旗搦戰。李逵火雜雜地搦著雙斧,立在馬前;鮑旭挺著板刀,睜著怪眼,隻待廝殺;項充、李袞各挽一麵團牌,插著飛刀二十四把,挺鐵槍伏在兩側。隻見城上鼓響鑼鳴,石寶騎著一匹瓜黃馬,拿著劈風刀,引兩員首將出城來迎敵。有詩為證:

慣陣李逵心似火,項充李袞挽團牌。

三人當陣如雄虎,專待仇家石寶來。

上首吳值,下首廉明,三員將卻才出得城來,李逵是個不怕天地的人,大吼了一聲,四個直奔到石寶馬頭前來。石寶便把劈風刀去迎時,早來到懷裏,李逵一斧砍斷馬腳。石寶便跳下來,望馬軍群裏躲了。鮑旭早把廉明一刀砍下馬來。兩個牌手早飛出刀來,空中似玉魚亂躍,銀葉交加。宋江把馬軍衝到城邊時,城上擂木炮石亂打下來。宋江怕有疏失,急令退軍,不想鮑旭早鑽入城門裏去了。宋江隻叫得苦。石寶卻伏在城門裏麵,看見鮑旭搶將入來,刺斜裏隻一刀,早把鮑旭砍做兩段。項充、李袞急護得李逵回來。宋江軍馬退還本寨。又見折了鮑旭,宋江越添愁悶。李逵也哭了,回寨裏來。吳用道:“此計亦非良策。雖是斬得他一將,卻折了李逵的副手。”

正是眾人煩惱間,隻見解珍、解寶到寨來報事。宋江問其備細時,解珍稟道:“小弟和解寶直哨到南門外二十餘裏,地名範村,見江邊泊著一連有數十隻船。下去問時,原來是富陽縣裏袁評事解糧船。小弟欲要把他殺了,本人哭道:‘我等皆是大宋良民,累被方臘不時科斂,但有不從者,全家殺害。我等今得天兵到來剪除,隻指望再見太平之日,誰想又遭橫亡!’小弟見他說的情切,不忍殺他。又問他道:‘你緣何卻來此處?’他說:‘為近奉方天定令旨,行下各縣,要刷洗村坊,著科斂白糧五萬石。老漢為頭,斂得五千石,先解來交納。今到此間,為大軍圍城廝殺,不敢前去,屯泊在此。’小弟得了備細,特來報知主將。”有詩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