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CF集團——C老亞洲人和F集團
古亞洲人D獨霸亞洲沒多久,大約距今6萬年前單倍群CF集團中的一支C也沿著D的老路進入亞洲,單倍群C和D人群被統稱為老亞洲人,為了區別,本書將C稱為老亞洲人,而將更早到達亞洲的D稱為古亞洲人。
老亞洲人C混得要明顯比古亞洲人D好,他們的後代無論是數量還是分布範圍都遠勝過D。老亞洲人C的後裔主要分成南北兩支,南支C後來演變成棕色人種的祖先,棕色人種又稱為澳大利亞人種,總體特征是黑色卷發、棕色膚色、下顎粗大、突頜、寬平臉、扁鼻梁、塌鼻頭等。
這群棕種人從印度南部、東南亞向馬來群島、大洋洲進發。那時海平麵比現在要低,東南亞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連成一片,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也連在一起。不過從馬來群島到新幾內亞島之間仍然有60多公裏的海麵,這群不顧危險的棕種人依然在5萬多年前冒險渡海到達澳大利亞,這是人類最早航海的證據,這群最早的澳大利亞土著還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火葬。人類對大洋洲的入侵導致一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包括曆史上最大的蜥蜴——長達6米的古巨蜥,以及各種大型古草食有袋動物,如有袋類的“豹”等都成為人類進入澳大利亞發展的犧牲品。如今較純種棕種人的直係後代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南太平洋的島嶼上,在大洋洲如新幾內亞人的86%、澳大利亞土著的70%、波利尼西亞人的63.3%,在東南亞地區如印度尼西亞東部27.3%的馬來人、17%的婆羅洲土著都為這批棕種人的直係後裔。
老亞洲人北支C從東南亞北上東亞沿海演化出C3類型,因為所處緯度較高,所以演化出較淺黃褐色皮膚,成為典型的蒙古人種,單眼皮、黑眼珠、小眼睛、扁平臉、扁鼻梁、胡須和體毛少是其主要外貌特征。C3是C單倍群下影響最大的支係,C3支的後代主要分布在阿爾泰語係民族。
目前語言學界將世界上的語言按相似程度分為語係、語族、語支和語種。其中我們日常所說的就是語種,相似的語種歸為同支語言——語支,相似的語支再歸為同族語言——語族,同一語族一般和廣義上的一個大民族對應,如突厥語族對應突厥民族,漢語族對應漢族。而有些語族與語族之間又有些相似對應關係,又被歸為同係語言。阿爾泰語係是世界第三大語係,也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主要語係,包括蒙古、通古斯、突厥三個語族,其中又以蒙古語族的C3比率最高。
蒙古語族是蒙古人以及和蒙古相關民族的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蒙古國、俄羅斯聯邦、阿富汗等地,基本上離中國越遠蒙古族C3比率越高,如我國境內蒙古族C3比率為40%,外蒙古族為58%、布裏亞特蒙古人為60%、離中國最遠的俄羅斯的卡爾梅克蒙古人C3高達70%,是比率最高的C3種群。
二、CF集團——C老亞洲人和F集團
古亞洲人D獨霸亞洲沒多久,大約距今6萬年前單倍群CF集團中的一支C也沿著D的老路進入亞洲,單倍群C和D人群被統稱為老亞洲人,為了區別,本書將C稱為老亞洲人,而將更早到達亞洲的D稱為古亞洲人。
老亞洲人C混得要明顯比古亞洲人D好,他們的後代無論是數量還是分布範圍都遠勝過D。老亞洲人C的後裔主要分成南北兩支,南支C後來演變成棕色人種的祖先,棕色人種又稱為澳大利亞人種,總體特征是黑色卷發、棕色膚色、下顎粗大、突頜、寬平臉、扁鼻梁、塌鼻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