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NO新亞洲人——N北亞人和O東亞—東南亞人
新亞洲人NO後來分化為南支O和北支N,南支O後來成為東亞與東南亞黃種人的主體類型。O在東亞、東南亞的擴張主要兵分三路,並形成O1、O2、O3三種不同類型。
第一路O1從東亞沿海北上中國,形成中國古代東部沿海的越族,如今東越早已融入華夏,O1成為中國人的第二大單倍群類型。雖然在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的山東、河北地區的漢族人中,O1的比例都小於5%,但是在長江以南O1占父係比率平均12%左右,尤其以江蘇南部和浙江地區比例最高,超過20%。
O1最北直達東北亞地區,在亞洲東北部的布裏亞特蒙古人、錫伯族、達斡爾族、蒙古族、滿族等都含有O1,但比率一般不超過10%,朝鮮是東北亞地區O1最高的民族,比率達14%。目前最純種O1民族是東亞、東南亞的南島語係民族,南島語係也叫馬來—波利尼西亞語係,它主要分布於西起馬達加斯加,東到複活節島,北起台灣島和夏威夷群島,南抵新西蘭的廣闊海域內的島嶼上,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主要分布在海島上的語係。南島語係下的中國台灣高山族的90%、菲律賓的37.5%、馬來西亞的30.8%都是O1的後代。
第二路O2後代分為O2a和O2b南北兩支,北支O2b最北直達東北亞地區融入當地通古斯民族,並經朝鮮直達日本,在日本的O2b比率高達30%,朝鮮族O2b比率亦高達32%,是日朝兩國最重要的父係來源。
南支O2a是中國漢族第三大單倍群類型,不過除兩廣外(廣東18.8%、廣西26.9%),其他地區比率都不高。O2a直係後代主要分為東南亞和中國西南部壯侗語係民族和南亞語係民族兩支,東南亞的安南山脈是這兩大語係民族的重要分界線,今日壯侗語係中泰國人的65%,中國少數民族中壯族的36%、水族的58.7%、布依族的40%都為O2a的後代。
第三路O3是O下最大的分支,在今日東亞占絕對統治地位,O3發源於緬甸,在北上東亞的途中分化出O3a4-M7與O2a混合形成了使用苗瑤語的民族,主要包括中國西南地區的苗族和瑤族,以及華東地區的佘族。
O3下的另一支O3-M134到達中國西北甘肅後分為兩支,一支向東形成華族,也就是今日漢族的祖先;另一支向西形成羌族,羌族約在3000年前向西南擴張,形成今日藏緬語族人群,包括中國的羌族、彝族、藏族,東南亞的緬甸族,泰國的克倫族,印度的曼尼普爾族、那迦族等。
目前O3大致占漢族單倍群的55%,其中在黃河流域的河北、陝西、山東,長江流域的湖北、安徽、四川、江西等地區的漢族人中O3都高達65%以上,在江浙和閩粵地區O3比率較低,但也在50%以上。除漢族外,如越南人的52%、藏族的48%、馬來西亞人的45%、滿族的38%、菲律賓人的32%、朝鮮族的25%、蒙古族的20.5%、日本人的20.1%、爪哇人的20%、回族的17%、維吾爾族的14%都為O3後代。而最純種的O3種族,當屬雲南省貢山的獨龍族,他們是雲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現約有7000人,由於山區與世隔絕,他們父係O3成分高達100%。
二、NO新亞洲人——N北亞人和O東亞—東南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