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個月,陳予權瘋狂彙聚資金。
不但在維多利亞廣結盟友,在內地,同樣如此。
雖然洪相國已經確定,如果國際金融大鱷膽敢再進入維多利亞金融市場搞風搞雨,國家級選手必定入場,全力迎戰。
可陳予權還是在想方設法,增強盛宴團隊自身的實力。
這樣的“大決戰”,無論怎樣準備都不為過。
當然了,全力彙聚資金,不代表著絕對不花錢。
該花的錢,還得花。
那什麼是該花的錢呢?
——入股牛爸爸的企業。
這是陳予權老早就定下來的戰略重點之一。
在他所經曆的那個時代,也不乏這樣有戰略眼光的厲害角色。牛爸爸的企業,就有一半的股份,被來自瀛洲的某位投資者,用區區兩百萬米金的價格收購了。
現在,陳予權踩著點,比瀛洲投資者快了幾個月,同樣用兩百萬米金的價格,分別收購了兩位牛爸爸企業的一半股份。
在原本的曆史上,曾經有好幾位不同的投資者,先後幹過這件事。
但令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除了瀛洲那位投資者持股到了最後,其他幾位投資者,都隻是做了一個短平快的突擊。
持股不過短短兩三年,就迫不及待地拋售,狠狠賺了一筆。
十倍以上的回報。
這兩個投資案例,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被當做成功案例到處宣講。畢竟短短兩三年就獲得十倍回報,確實相當成功。
但隨著牛爸爸企業的高速增長,曾經非常成功的兩個案例,逐漸變成了失敗的典型。
淪為笑柄。
因為持股到最後的瀛洲投資者,回報是千倍以上。
對於這兩個案例,浩瀚集團董事長陳予權先生和他的投資團隊,曾經做過深入研究,得出的結論倒是很簡單——中等收入陷阱!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後,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後,因為種種原因造成國內市場萎縮,產業升級乏力,增長停滯不前,逐漸開始回落。
所以那幾個投資者,在持股數年之後,就趕緊跑出,獲利離場。
做夢都想不到,後來兩位牛爸爸的企業,能做大到那樣的程度。足足千倍乃至數千倍的增長幅度。
有了“先知優勢”,陳予權當然不會幹這樣的蠢事。
這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他會一直拿在手裏,最多在適當的時候,轉讓其中一小部分給合適的人。
什麼叫合適的人?
比如王禪,朱三那樣的!
能夠給他的商業帝國帶來巨大助力或者保駕護航的人。
而在過去幾年,陳予權早已經透過衛汝嫣在海外進行了一係列的操作,以不同公司和個人的名義,零星收購全球知名科技企業的股份。
漸漸的聚少成多,現如今,陳予權手裏也已經持有不少股份了。
陳予權很清楚,收購這些世界知名科技企業的股份,重點其實不在於財力,而在於保密。漂亮國的特工機構和商業間諜,可不是吃素的。
他們絕不會坐視一個華夏人大量收購那些企業的股份。
所以表麵上,這些股份都和陳予權本人以及浩瀚投資公司沒有一毛錢的關係。甚至和衛汝嫣都沒有直接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