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巨人畢竟不是微軟,史玉柱也不是比爾·蓋茨。從1993年開始,巨人涉足保健品、房地產等多個行業,攤子越鋪越大,資金越來越緊,終於在1997年,資金鏈斷裂,史玉柱一手打造的巨人集團宣告破產。
不過,成立征途網絡絕非史玉柱的“重拾輝煌”。對於黃金搭檔公司來說,征途網絡隻是他們的一個投資項目,公司並不會參與到具體的經營當中。
巨人集團破產之後兩年,史玉柱於1999年7月設立上海健特,股東是此前4個月剛剛成立的懷遠宏強商貿有限公司(下稱“懷遠宏強”)和黃山康奇實業有限公司(下稱“黃山康奇”)。後者的法人代表魏巍,是史玉柱的老部下,也是安徽老鄉。魏巍同時為上海健特的法人代表。
對於投資家史玉柱而言,2000年至2001年間乃是史玉柱係公司漸成形狀的關鍵年份。
2000年2月25日上海健特的股東會議上,決定出資650萬元收購無錫華弘藥業有限公司60%的股權,此收購於當年3月完成,最終的價格是1000萬元,公司更名為無錫健特。從此,無錫健特成為史氏保健品的生產基地。
當年9月,上海華馨成立,股東為來自史玉柱老家安徽懷遠縣的自然人高洪英和王健平,實際出資人是史玉柱。上海華馨控股青島國貨。
同年11月,史玉柱遠赴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辦理成立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聚鑫有限公司(下稱“聚鑫公司”)事宜。公司掛靠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從蓉集團之下。但是,來自當地人士的說法是,這個注冊資金50萬元的公司在當地並無辦公地點,也無人知道該公司在何處從事何種經營。這個注冊50萬元的空殼公司在史玉柱後來搭建的資本迷宮裏充當了重要的角色。
從2000年末開始,史玉柱一邊布局,一邊頻頻在媒體露麵,先後接受了中央電視台等媒體的采訪,並宣布通過現金方式回收當年巨人集團在內地發售的巨人大廈樓花。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史玉柱“還債義舉”。
2001年4月,史玉柱在上海浦東成立巨人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巨人投資”)。在史玉柱係的內地公司中,這是唯一與他本人有直接股權聯係的公司——史玉柱持有該公司95%的股份。
巨人投資成立三天之後,懷遠宏強將持有的上海健特90%股份轉讓給巨人投資;半年後,黃山康奇則將持有的上海健特10%股份轉讓給聚鑫公司。此後,上海健特便一直保持這種股權結構:巨人九成,聚鑫一成。這一年成立的黃金搭檔公司,也采取了相同的股權結構。
2001年9月,青島國貨更名為健特生物,上海華馨成為其大股東。
至此,史玉柱係的大體架構已經形成,即巨人投資控製上海健特和黃金搭檔公司,上海華馨控製上市公司健特生物。沒有人不相信,這兩者的實際控製者都是史玉柱,所不同的是,在巨人投資中,史玉柱本人是大股東;而上海華馨則是史玉柱透過從聚鑫公司“下崗”的汪遠思來間接控製的。
至此,史玉柱的資本迷宮未免叫人們眼花繚亂,神龍見首不見尾,但其實體部分不過兩個:腦白金和黃金搭檔。
這兩個產品都屬於“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保健品行當。況且,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是危險的,這點史玉柱也很清楚。出於分散風險、長遠發展的考慮,從2002年起史玉柱通過上海健特向保健品之外的行業投資。第一個選中的,就是回報穩定的銀行業。
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15,下稱“華夏股份”)招股說明書顯示,2002年間,上海健特先後與華夏銀行發起人北京華資銀團公司和首鋼總公司簽訂《關於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協議書》,累計受讓1.4億股一般法人股。截至2003年6月30日,在華夏股份29家股東中,上海健特以持股5.6%位居第六大股東。
2004年,上海健特又增持了2800萬股。
參股華夏股份後,史玉柱又看上了民生銀行(600016)。2003年,上海健特受讓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43億股民生銀行股票,以持股3.97%位居第八大股東。記者獲知,上海健特有意在未來增持民生銀行股票,以獲得第七大股東的位置。
對於史玉柱來說,投資於銀行不僅可以獲得穩定的回報,亦可使銀行成為融資通道。兩家銀行的報表顯示,參股華夏股份當年,上海健特在華夏銀行的貸款餘額為8000萬元;而買入民生銀行股份當年,上海健特在民生銀行的貸款餘額為9000萬元。此外,截至2003年6月30日,上海健特將持有的1.1億股華夏股份質押給上海銀行延安支行、民生銀行上海支行、中國工商銀行上海盧灣支行,作為貸款擔保。
與此同時,史玉柱逐步將上海健特手中的優質資產裝入上市公司健特生物。從2001年5月到2002年3月,通過上海華馨,健特生物獲得了史氏保健品生產基地無錫健特90%的股權。2002年11月,健特生物及其控股的無錫健特又接手了腦白金的銷售係統。此舉使健特生物2002年淨利潤從上一年的3500餘萬元猛增至1.5億元,每股收益亦增加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