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掌握最適合自己的理財原則(2 / 3)

其二是集中原則。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僅從事某種工具的投資。與分散策略剛好相反,采取集中策略主要為了獲取較高利潤。投資適當的話,集中策略會使你很快致富,但你也可能因為一次錯誤的決策而血本無歸。

人們隻要遵循以上尋求高報酬又避免高風險的投資原則,便可以創造出許多投資致富的方法。一位美國作家便歸納出以下幾種理財之法。

1.少借債。美國百萬富翁中70%全無債務,他們知道,每支付1美元,可用來投資的錢就少了1美元。因此,他們所買的房子一定是他們負擔得起而財力上仍綽綽有餘的。你買房子的時候房地產經紀商也許會鼓勵你,花你一年收入5倍的價錢買的房子才符合你的身份。不過,如果你隻買等於你年收入2倍的房子,每月要償還的抵押借款便可大大減少,於是可儲蓄更多錢。

2.量入為出。1960年,漢托和喬吉娜從古巴來到美國時,身無分文。1966年他們大學畢業後做了記者。他們的理財策略就是節省每一分錢,由於當時銀行儲蓄是按複利計算的,所以夫婦倆每月按時去銀行存錢。他們的生活很節儉,經常買打折商品,上班帶盒飯。幾年後,他們便把收入的大部分儲蓄起來。直到1987年,他們拿出1250美元投到共同基金裏,8年後就成為了百萬富翁。

3.艱苦創業。大多數人屬於工薪階層。工薪階層的收入決定於雇主願意給多少,自己創業的人如果精明能幹,可以大展宏圖。例如38歲的肯尼夫,當年他在底特律市創辦了一家電腦零件公司,如今他擁有這家公司69%股權,價值250萬美元。“我給自己的年薪是3萬美元。”肯尼夫說,“不過使我真正興奮的,是走進我家那座3700多平方米的新廠房,看著自己一手創辦的事業蒸蒸日上。”

第四,錢生錢法。1967年,北卡羅萊納州的拉爾夫兄弟決定以出售股份的方式籌款開一家雜貨店。他們聯係了100個熟人,這些人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各自買下了100股。30多年後,當初的雜貨店已變成了擁有1000多家連鎖店的“食品之王”的大公司。它的股票價格為每股109美元,當年投資者中的78位已當上了百萬富翁。

凡是世界富豪都曉得如何運用健全的理財原則來致富、儲存,並以錢賺錢,為自己提供源源不絕的收入。但我們不能隻是羨慕,而應該學習他們理財的方法。一位世界富豪便歸納了理財的幾個竅門:

1.先讓你的錢包鼓脹起來;

2.控製支出;

3.守護財富避免損失;

4.增強你賺錢的能力;

5.凡把所得的1/10或更多的金錢儲存起來,用在自己和家人或未來的人,金錢將樂意進他的家門,且快速增長;

6.如果在自己不熟悉的行業上投資,或是在投資老手所不讚成的用途上進行投資的人,都將使金錢溜走;

7.凡將金錢運用於不可能的利得上,以及凡聽從騙子誘人的建議,或憑自己毫無經驗和天真的投資概念而付出金錢,將使金錢一去不回;

8.凡發現了以金錢為獲利工具且善加利用的聰明人,金錢將殷勤且甘心地為他工作,而且獲利的速度甚至比田地的產出高好幾倍。

一味地追求報酬而忽視風險,或者過於害怕風險而放棄報酬,這些都是不利於理財致富的。目前在個人理財上普遍存在著三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