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成功始於做人 做人先於做事(1 / 2)

第二章、成功始於做人 做人先於做事

目前,不少人對一個孩子的評價,隻要學習成績好就是個好孩子,將來也會有出息,人們總是對學習成績處於中下遊的學生另眼相看,對他們的未來要麼信心不足,要麼憂心忡忡。學校裏評價老師的工作,也往往隻看學生的學習成績,至於育人這方麵,由於缺乏具體的考核標準,又似乎與學校的升學率關聯不大,也往往被重視不夠。孩子的升學擇業,幾乎完全靠的是分數與文憑。因一分之差或名落孫山或多交高昂的學費,這會誤導家長和孩子,會讓他們產生分數比什麼都重要的錯誤意識。

有一次,深圳的一位總裁到某學院為公司物色一名辦事員,院方推薦了3名學習尖子生和1名學生會幹部,4人同時被安排在一間隻有4把椅子的屋子裏等待總裁接見。他們等了很久也不見總裁的影子,最後進來的竟是學院看大門兼收發的一位老人,隻聽老人說:"總裁有事暫時還不能來,安排我先跟你們聊聊。"

3名尖子生都露出了不屑一顧的神態,隻有那名學生幹部起身把椅子讓給老人,並站著和老人說話......結果3名尖子生都落選了。

院方對總裁的選擇很有意見,家長也有看法,但總裁自有他的見地:業務專長對我們公司來說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一個人連做人最起碼的禮節和對他人的尊重都不懂,還會給公司帶來什麼大的發展嗎?

這位總裁的話道出了用人單位的一個共識:人才人才,做人是根本,才能是花果。過去是計劃經濟,大學是包分配的,不會的可以在單位裏慢慢學。而現在是向時間要效益要發展的時代,沒有哪一個用人單位再走老路了。因此,我們的家長,我們的學校,如果還像以前那樣隻重視學習成績,而不重視孩子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對孩子的前途是非常不利的。

教育專家認為,在人才成長的過程中,非智力因素諸如社會公德、行為習慣、心理適應能力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孩子學業上的缺陷不一定影響他的一生,而人格的缺陷倒可貽害他一輩子。正如英國教育家洛克所指出的那樣:"教育上的錯誤正如自己配錯了藥-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靠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

1987年1月,75位諾貝爾獎得主聚集巴黎。有人問一位獲獎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主要的東西?"白發蒼蒼的學者沉思片刻,回答說:"在小時候。" "在小時候您學到了什麼?"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洗手;做錯事應表示道歉;午飯後會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的東西就是這些。"他的回答耐人尋味。

一個人能否成才,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談自身的成才體會,淡化了早期智力開發,強調品德文明的養成,確實抓住了問題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