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財商的初步訓練 節儉的觀念永不過時
在新上市的股票可以一天漲好幾倍的時代,高談節約與儲蓄似乎有些奇怪。但當你重新審視真正的富豪,會發現曆經千錘百煉的古老法則似乎仍是致富的金科玉律。
????作家湯姆斯·史坦利他調查了美國將近一千位富翁,把調查結果寫在他著作《富翁心態》中。在他的調查中,這些富翁往往是事業的開創者,找到獲利的途徑,從而開辟滾滾的財源。他們喜愛自己的事業,激勵的動機是建立事業,不是建立財富。
????他們的生活舒適,但並不浪費。值得一提的是,多數接受調查的富翁說,他們會買昂貴的鞋子,但同樣也會換鞋底,而不是壞了就一扔了之。此外,他們維持婚姻,有個勤儉負責的配偶持家。基本的原則是:量入為出。
會賺錢並不表示會積蓄,換言之,就算具有再大的賺錢才能,但如果揮霍無度,也無法成為富翁。一般而言,重視金錢的人較懂得量入為出,所以他們也善於彙集金錢,"勤儉度日"。這正是很多大富翁致富的主要原因。
時代在前進,國家在發展,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的今天,絕大多數人都不缺吃,不缺穿,不愁沒錢花,這意味著我們的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了,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隨心所欲的支配或揮霍。物足其用則可--儉樸可以使你在最大程度上享用生活,沒有必要為了滿足自己或他人的虛榮心而任意奢侈浪費。而令人遺憾的是,當今許多家庭不懂得這個道理,並使孩子也沾染上了揮霍浪費的惡習。
楊楊上小學一年級,上學不久父母就開始為他經常遺失鉛筆的事頭痛,每天提醒他注意,但沒什麼效果。有一天,媽媽到學校接他放學,當天他值日,當課室打掃完畢,媽媽無意中看了看他剛倒了垃圾的垃圾筒,發現不多的紙碎下竟有不少長短不一的鉛筆和各色的橡皮。媽媽突然明白了兒子的鉛筆經常遺失的原因了--班裏有浪費的習氣。
學生們不珍惜自己的學習用具,剛削的鉛筆被遺棄在地上竟無人拾起;剛畫幾筆的畫紙可以隨意不要。此外,一些孩子在生活中浪費現象也不少,如咬一口的糕點隨手仍掉;才玩了一會的新玩具就敲爛了......
這種不良習慣令許多教育家和感到憂慮。時下的城市孩子大多是幸福的,在父母有求必應中成長著,溺愛現象相當普遍。家長和老師都應正視孩子的這種不良苗頭,幫孩子糾正這種浪費習慣,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培養節儉這種傳統美德。
而比我們富裕的多的發達國家的父母,在孩子的消費上卻大多比較"吝嗇",甚至到了錙珠必究的地步。父母給孩子的零花錢有限額,文具等一律從零花錢中支出。開銷必須適度,家長一旦發現孩子亂花錢,就會扣除下月的零花錢以示懲罰。
讓我們看看全美最富裕的家庭--洛克菲勒家族吧。整個家族都有崇尚節儉的風氣。勞倫斯·洛克菲勒的父親經常定期檢查家庭賬本,以監督6個孩子的日常花銷是否超支。為了賺取零花錢,勞倫斯·洛克菲勒還養過小兔子賣給附近的實驗室。他還經常跟兄弟姐妹一起做家務活,如給父母擦皮鞋、拍打蒼蠅等,以賺取一些"勞務費"。據說每拍死100隻蒼蠅,就能從父親那裏領到10美分的獎勵。
沃爾瑪是世界最大的零售業集團,它的創始人塞姆·瓦爾通寫的自傳《美國造》一書中,這樣警告他的後代:子孫當中要是有誰膽敢玩弄紈絝子弟的那類奢侈品,我到地獄裏也要起訴他。足見他對奢靡厭惡之深。
在比利時,通常從8歲開始,孩子們每周就能從家長那裏得到零花錢了,但金額不多,多是幾枚硬幣。孩子們要想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必須一點一滴地慢慢積攢。雖然每個家庭給孩子零花錢的標準不一,但家長們培養孩子節儉意識的原則是一致的,即不會給孩子額外的"補貼",他們必須有計劃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錢。當然,如果孩子攢的錢還不夠,而他又確實想盡快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可以先向家長借,然後再用以後的零花錢慢慢償還。這種辦法不僅能讓孩子體驗到滿足消費欲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還能幫助他們從小避免任性消費和節製消費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