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美國老太太,兒子、兒媳不幸在車禍中喪生,她和小孫子相依為命,艱難地維持著生計。一天,她去偷麵包時不幸被捉,交由法庭審判。
老太太請求法官原諒,因為她不喜歡偷竊,她偷麵包是因為孫子很餓。
但是,根據神聖的法律,陪審團的所有成員都認為老太太有罪;旁聽席上的人們也認為,老太太的處境雖然令人同情,但可恥的偷竊必受懲罰。
最後,法官給了老太太兩個選擇:要麼坐監一個月,要麼交罰金十美元。
老太太不能坐監,因為她的小孫子嗷嗷待哺;可她身無分文,也交不起罰金。
這時,法官站起來說:“在一個文明社會裏,卻有一個七旬老人,不得不靠偷竊麵包喂飽她的孫子,這是誰的過錯?是我們大家的過錯;這是誰的恥辱,是我們大家的恥辱。她的悲慘遭遇,是因我們大家的冷漠。”法官掏出十美元,替老太太交了罰金;同時決定:對在場的每個人罰款一美元,作為對老太太的補償。
每個人都心甘情願地掏了罰金,並且對法官的判決報以熱烈的掌聲,許多人甚至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這個故事中,每個傾向於依法處罰老太太的人,都認為自己在按“良知”思考問題,因為維護神聖的法律,是每個人的義務。一旦大家意識到自己沒有盡到救助他人的義務,意識到自己也是老太太悲慘境遇的製造者之一,於是,良知真正覺醒了,此時此刻,大家自發的美好行為,見證了真實的人性。
在生活中,你隨時可能產生“邪思妄念”,例如,嫉妒、怨恨、惱怒、厭憎等種種不良情緒,而且你理所當然地認為,你是對的,錯的是別人,你是“名門正派”,別人是“邪魔外道”,所以你理直氣壯地厭惡、指責別人,你甚至希望將你厭惡的人像垃圾一樣清理掉。當你這樣想時,“良知”已經被邪思妄念掩埋,也就是俗話說的,“豬油蒙了心”,人性已經隻剩下黎明前的一點微光了!你的不良情緒首先傷害的是自己,讓你飽受煩惱的折磨;一旦不良情緒流露於外,化為言語和行為,進而會傷害他人。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傷害與仇視,往往就是這樣造成的。
如何“在良知上一悟”呢?主要有如下三個方法:
一是反躬自省。你真的站在正確的一方嗎?你真的不需要為別人的錯誤負責嗎?你評判好壞對錯的標準真的經得起推敲嗎?你所言所行真的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多考問一下自己,你更容易拂去心塵而讓“良知”顯現。
二是積極溝通。一旦你了解他人心裏正在想什麼,正在遭遇怎樣的困境,也許立即就能理解他為何這樣做、這樣說,心態自然轉為平和,“邪思妄念”頓然消解。
三是以自然的眼光看一切。天要刮風下雪,那是因為到了刮風下雪的季節;他人之所以做你瞧不起、看不慣、想不通的事,那是因為他正好到了這個“季節”。你能忍受刮風下雪,為何不能忍受他人的言高語低、行為異常呢?佛家說:“心淨則世界淨。”一旦你的心態歸於自然,看一切都覺得自然,沒有什麼人可以勾起你的不良情緒了。
有一個美國老太太,兒子、兒媳不幸在車禍中喪生,她和小孫子相依為命,艱難地維持著生計。一天,她去偷麵包時不幸被捉,交由法庭審判。
老太太請求法官原諒,因為她不喜歡偷竊,她偷麵包是因為孫子很餓。
但是,根據神聖的法律,陪審團的所有成員都認為老太太有罪;旁聽席上的人們也認為,老太太的處境雖然令人同情,但可恥的偷竊必受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