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有自己的生命支撐係統。卵黃囊與胎兒正在形成中的內髒係統相連,它像一個交換中樞,將營養物與代謝廢物在胎兒與母體之間傳遞,直到第8或第9周,胎盤逐漸取代了它的地位,標誌著胎兒的發育進入一個新的起點。
胚胎的發育狀況
這時候準媽媽體內的胚胎是很小的,隻是一些小群細胞,但它們分娩繁殖得很快,如果能看到它的話,隻有像針頭那般大小,而且這些細胞還根本看不出一個胎兒的模樣。
醫學上將妊娠8周之前的胎兒稱為胚胎或胚芽。這時準媽媽的寶寶還是一個肉眼看不見的細胞群,隻有0.2毫米大小,重1.505微克。受精卵在輸卵管中結合後行進3~4天到達子宮腔,在這個過程中,又由1個細胞分裂成多個細胞,並成為一個總體積不變的實心細胞團,稱為桑胚體。桑胚體在子宮腔內自由地停留3天左右,等待子宮內膜準備好了,便在那裏找個合適的地方埋進去,這就叫做著床。完成“著床”大概需要4~5天的時間,而且必須具備3個條件,即包裹在桑胚體周圍的透明帶在受精後7天左右必須消失,使胚泡解脫並與子宮內膜直接接觸;子宮內膜增殖分泌旺盛,間質水腫,血管擴張充血;囊泡周圍的細胞分化為滋養細胞和合體細胞2層,其中合體細胞能分泌溶解子宮內膜的蛋白分解酶,使胚泡著床。
本周是小生命形成的第1周,即胎齡第1周。
準媽媽的生理變化
這一周裏,準媽媽自己還不能感受到身體的變化,乳房不會增大、體形沒有變化、暫未出現惡心嘔吐等早孕反應,很少有人能意識到自己已經妊娠了。如果一直堅持測量基礎體溫的話,會發現此時基礎體溫持續升高。也有少部分人在受精卵著床時可見白帶中帶血絲或點狀出血。
1、月經過期
如果月經過期10天以上,應當考慮妊娠。但因月經周期是由複雜的神經內分泌調節的,其中包括中樞神經係統、垂體、卵巢及子宮,任何一個環節受到影響或出現病變,都可能影響到月經周期。當月經誤期後,判斷是否妊娠的最好辦法是去醫院檢查一下,以防萬一。
2、嘔吐、惡心、食欲異常
要是月經過期未來,並且在清晨或空腹時經常出現惡心、泛吐清水等症狀,那是早孕更重要的判斷依據。除此之外,還可能伴有胃口不好,甚至食欲異常。
3、乳房變化
乳房發脹、乳頭觸痛,這是妊娠後乳房在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所發生的最早表現,但不是非常可靠的。
4、小腹發脹
在妊娠的前2個月裏,由於子宮的增大,常會有小腹發脹的感覺。
5、尿頻
如果月經過期不來,排尿不痛卻經常有尿意,而解出來的尿液清澈透明,妊娠的可能性也很大。
6、皮膚色素沉著
除了乳頭和乳暈顏色較深之外,如果在鼻子兩側的麵頰上出現對稱的棕色斑紋,在下腹部肚臍與陰蒂之間顯現一條細細的、棕色的直線紋,那無疑是妊娠的征象。麵頰上的叫做妊娠斑,下腹部的叫做妊娠線。
7、妊娠的判斷方法
確定妊娠有時候的確並不那麼簡單,尤其是早孕,在妊娠6周以前,因為有些征象還不明顯,所以,即使經驗豐富的婦產科大夫也經常需要借助於一些客觀指標才能下結論。
8、基礎體溫
排卵後的基礎體溫要比排卵前高些,上升0.5℃左右,並且持續12~14天,直至月經前1~2天或月經第1天才下降。如果連續測試3~4天,即可判斷是否已經妊娠。
9、宮頸黏液
婦女在妊娠後,卵巢的“月經黃體”不但不會萎縮,反而進一步發育為“妊娠黃體”,分泌大量孕激素。因此,宮頸黏液塗片有許多排列成行的橢圓體,醫生見到這麼多的橢圓體就可斷定是妊娠現象。
10、婦科檢查
妊娠期間,生殖係統,尤其是子宮的變化非常明顯。月經剛過幾天時進行婦科檢查,如果檢查發現陰道壁和子宮頸充血、變軟,呈紫藍色;子宮頸和子宮體交界處軟化明顯,以致兩者好像脫離開來一樣,子宮變軟、增大、前後頸增寬而變為球形,並且觸摸子宮引起收縮,則可斷定已經妊娠。
11、黃體酮試驗
給受試者每日肌肉注射黃體酮(即孕激素10~20毫克),連用3~5天,如果停藥後7天內不見陰道流血,則試驗陽性,基本上可以確定妊娠。
12、B型超聲顯像儀檢查
若受孕5周時,用B型超聲顯像儀檢查,顯像屏可見妊娠囊,孕7~8周時出現胎心搏動。
13、妊娠試驗
妊娠試驗就是檢測母體血或尿中有無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如果有,說明體內存在胚胎絨毛滋養層細胞,即可確定妊娠。
準媽媽的健康飲食
由於胎兒吸收的所有營養均來自母體的血液供給,因此務必在妊娠期間保持健康的飲食(表1)。
表1 必要營養物質來源表
營養成分
營養成分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