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子癇,實際上是一組綜合症狀,包括:
⑴全身腫脹。
⑵蛋白尿。
⑶高血壓。
⑷反射方麵變化。
⑸還有其他一些非特異性次要的症狀,如右側肋骨疼痛、頭疼、視力變化等。
這些都是前兆,出現這些情況應馬上看醫生,尤其是在妊娠期間血壓出現問題就更應如此!
大多數孕婦在妊娠期間都有些浮腫。腿部浮腫並不說明有先兆子癇。診斷為先兆子癇必須伴有其他的症狀,此外妊娠時沒有先兆子癇,也可能會有高血壓。
誰也不清楚導致先兆子癇的病因。然而,它對母親和胎兒的嚴重影響卻已經很清楚。先兆子癇常在婦女第一次妊娠時發生,30歲以上才第一次妊娠的婦女患高血壓和先兆子癇的危險性較高。
治療先兆子癇的目的在於防止它的發作,這需要在整個妊娠期間對孕婦進行嚴密觀察。
每次產前檢查都得測血壓,這也是孕婦看醫生應詢問的重要內容。體重增加也是先兆子癇發生或加重的一個表現,所以每次產前檢查都需要稱量體重。水瀦留增加是引起先兆子癇體重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水腫、血壓升高、蛋白尿都是先兆子癇的症狀。還會有一些其他不明顯的表現,如果準媽媽發覺有這類症狀,應盡快與醫生聯係。
治療先兆子癇可以先在家臥床休息,不要進行體力勞動或長時間行走,側臥而不要仰臥,以便使腎發揮最佳功效,並保證子宮的供血。
大量喝水,少吃鹽或含鹽多的食物,否則會造成水瀦留。利尿劑不能用來治療先兆子癇,過去這些藥物還用於治療,現在已經都不用了。
如果準媽媽不可能在家臥床休息或症狀沒有改善,就需要住院治療或將胎兒娩出,分娩可以治療先兆子癇。然而,如果早產也會帶來問題,最好在胎兒發育成熟後再將胎兒娩出。
若症狀得不到改善或進一步惡化,在3種情況下需要將胎兒娩出:
⑴為了孕婦的健康。
⑵為了防止癲癇發作。
⑶為了胎兒的健康。
分娩過程中可用硫酸鎂治療先兆子癇,分娩時和分娩後可靜脈給藥,高血壓症狀可用降壓藥治療。
如果孕婦認為先兆子癇已經發作,應立刻和醫生聯係。診斷也許有些困難,要是有人能把孕婦發作時的情況描述給醫生,會有所幫助。
4、妊娠高血壓
先兆子癇和妊娠毒血症最近又被稱作妊娠高血壓,這種高血壓隻在妊娠期間才會出現。一般血壓值有兩個,一個收縮壓,一個舒張壓。正常人血壓是16/9.3千帕(120/70毫米汞柱)。妊娠高症患者,收縮壓常在18.7千帕(140毫米汞柱)以上或血壓比妊娠前高4千帕(30毫米汞柱)以上,舒張壓則在12千帕(90毫米汞柱)或血壓較妊娠前高2千帕(15毫米汞柱)以上。一個孕婦如果妊娠前血壓是13.3/8千帕(100/60毫米汞柱),而到妊娠晚期血壓卻達到18.5/12千帕(139/90毫米汞柱)時,就應考慮妊娠高血壓症或先兆子癇。
做產前檢查時,每次都需要測量血壓。
父親與胎教
胎兒和母親之間的關係是血肉相連,心心相印的,照理說,孩子出生後應該同母親的感情最深。但奇怪的是,許多嬰兒對父親的歡迎程度遠遠超過母親,這已是近年來較為普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