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80個孕婦中有1例會發生胎盤剝離。我們沒有更為精確的統計數字,發生胎盤剝離的時間不同,對胎兒危害也就不同。如果在分娩時發生胎盤剝離,嬰兒能夠安全娩出。若在妊娠期間發生胎盤剝離,就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如失血過多或有死胎。
2、胎盤剝離的原因
造成胎盤剝離的原因尚不清楚。一些因素也許會增加胎盤剝離的發生率,它包括:
⑴孕婦受到損傷,如遇車禍。
⑵臍帶太短。
⑶子宮大小發生突然改變(分娩或羊膜破裂)。
⑷高血壓。
⑸缺乏營養。
⑹子宮異常,胎盤不能正常附著。
胎盤可以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下來。如果從子宮壁上全部脫離,情況就比較危險。胎兒主要依賴於胎盤供血,發生胎盤剝離後,胎兒就不能再從附著的胎盤上獲得供血。研究表明,葉酸缺乏會導致胎盤剝離。
過去有胎盤剝離史的孕婦很可能再發,複發率可高達10%左右,這就使胎盤剝離後再次妊娠成為高危妊娠。
3、胎盤剝離的症狀和體征
發生胎盤剝離時,胎盤可以全部從子宮脫離下來,也可部分仍附著於子宮壁上。在胎盤和子宮壁間常常發生流血,從陰道流出,並伴有腹痛。也可能不出現流血現象,血液淤積子宮壁和胎盤間。其他的一些症狀有缺乏胎動、胎兒死亡、子宮或腹部觸痛、子宮痙攣等表現。
超聲檢查有助於診斷胎盤剝離,胎盤如果附著在子宮後壁超聲檢查就不容易發現胎盤剝離,也就無法確診。
若孕婦患有較嚴重的疾病,如休克,也能導致胎盤剝離的發生。短時間內大量失血會引起休克。另外還可能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又叫DIC,這會出現較大的血凝塊。血管內凝血因子被消耗光,導致血凝障礙。
胎盤剝離時症狀、體征各不相同,75%病例有陰道出血,60%病例有子宮壓痛,60%的病例所生胎兒有心髒病,另外34%病例有子宮痙攣,20%病例發生早產,而死胎的發生率為15%左右。
4、胎盤剝離的治療
根據診斷及孕婦和胎兒的狀況,采用不同的治療手段。失血過多,就應將胎兒娩出,挽救孕婦和胎兒的生命。如果失血較慢,就采取較為保守的治療方案,這取決於胎兒是否存活,是否會馬上發生危險。
可以用超聲檢測來診斷胎盤剝離,若超聲檢查沒有發現血凝塊,也不能完全排除胎盤剝離的可能。
如果有必要將胎兒迅速娩出,就需要做剖宮產。孕婦失血過多就需要輸血治療。若胎兒已經死亡,最好將胎兒從產道正常娩出以免剖宮產引發失血。總之治療因人而異。
胎盤剝離是妊娠4~9個月出現最嚴重的疾病。一有症狀,盡快與醫生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