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經略漢中(三)(1 / 2)

104章經略漢中(三)

劉禪大喜,豎起拇指讚道:“為上位者切不可一成不變,照搬照套一項製度,必須視具體情況理性選擇施行,要善於從百姓角度考慮施政的得失。賴老將軍真知灼見,發聾振聵,請獻上良策。”

賴恭捋了捋思路,繼續道:“老夫意見是,對漢中之民,要一分為二施行兩種田畝之法。”

劉禪兩眼發亮:“願聞其詳!”

“今地有遺利,生穀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值此之際,對原住民要正本清源,當恢複張魯當政之前的私人田畝,實行計口授田,如此百姓必定能夠安居樂業,對主公和少主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如此,民心可用,軍心可用。”

“對流民,當施行寬鬆的屯田製。”賴恭道。

“前一項,要費些功夫,卻也不難。”劉禪點點頭道:“如何對流民施行寬鬆的屯田製?”

“給予流民屯田戶籍,屯田五年收成六四分,屯田戶六,官府四。”賴恭回答道。

“厚民薄官,蓄養民力。賴將軍,不愧交州刺史之朝廷原宿,公忠體國,深謀遠慮,雲深以為然。”趙雲大讚道。

劉禪若有所思,展眉問道:“五年後之後呢?”

“五年後劃入普通戶籍,計口授田。享受與漢中原住民同等待遇。空缺屯民,繼續招募新的流民補充。”賴恭斬釘截鐵道。

“莫不是秦朝漢初之授田製?在荊州時,確實也有不少同僚議論實行此製,譬如馬良馬季常曾修書軍府,建議實行此製。”趙雲道。

劉禪饒有興致地看著趙雲和賴恭,雙目微微綻出一絲光芒。此兩人文武兼備,堪稱儒將良臣。

大抵這個時代的田製,要麼是以屯田製為代表的土地官有製,要麼是以授田製、名田製等為核心的土地私有製。

賴恭朗聲道:“正是授田製。官府授田,應不分男女,按丁口授其田,認口不認田,按人丁征收賦稅和徭役。年滿十五歲以上的男丁,每人授種植穀物、苞米的露田二十畝,女子十畝。奴婢依良受田二十畝,丁牛一頭,限四牛。至於老、小、殘、廢為戶主者可受田二十畝,寡婦守誌亦然。如一家十口,六丁四女,則可授田一百四十畝。”

“可謂露田?”劉禪撓了撓頭,問道。

羅蒙道:“露田亦稱正田,不栽樹者,謂之露田為別於供休耕所給之倍田,故又稱正田。諸地狹之外,有進丁受田而不樂遷者,則以其家桑田為正田分。諸民年及課則受田,老免及身歿則還田,不得買賣。男夫一人給桑田二十畝,可種桑五十株、棗五株、榆三株,但限時種畢。桑田為世業田,身終不用歸還官府,恒從見口。奴婢亦依良受桑田。桑田逾限可賣其餘,不足可買其缺。草田,乃久未開墾種植的荒田。”

林離道:“在下以為,屯田製更優。漢初行授田製,田地私有,但是不禁賣賣,於是太平盛世之後,貧富加劇,兼並之風日盛,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終釀成黃巾起義惡果。計口授田雖然能夠迅速使百姓歸附,但從長遠看來,未來還是存在兼並的可能,倒不如土地公有的屯田製更能長治久安。但是,屯田限製人們的人身自由,與行屍走肉沒有區別,老百姓一樣受苦。兩相對比,我還是支持屯田製,但是要大力加以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