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章諸神之戰(二十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龐統喃喃自語,歎道:“這不正是我輩畢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嗎?”
“廣龍真人所言極是,我輩讀遍聖賢之書,為的就是達到少主所說的境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林離讚道。
楊鬆大為讚歎道:“少主這四句精辟之語堪稱至理名言,完全可以作為天下所有讀書人奉行的圭皋,傳之千古,流芳百世!”
趙雲、支謙、康茂也是讚不絕口。
“師傅和各位大師謬讚了,其實是我在夢中所學,並非我之首創。”劉禪紅著臉解釋道。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後世北宋大儒、哲學家、理學創始人之一、理學支脈“關學”創始人張載的名言,出自《橫渠語錄》,故而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將其稱作“橫渠四句”。由於其言簡意賅,涵義深遠,意境弘大,一直被人們傳頌不衰。如今被劉禪借來一用而已,但如果讓他大言不慚,剽竊據為己有,就算臉皮再厚,他是不敢的。
劉禪對支謙說道:“支謙大師,我還有一個疑問,貴教一直說四大皆空,世界到底是實的還是虛的?”
支謙笑道:“四大是指構成我們這個色身及外在世界的四大元素,也就是地、水、火、風四大。‘地大’表堅固之性,‘水大’表濕性,‘火大’表暖性、能量,‘風大’表移動性。若再加上‘無礙’的‘空大’則稱‘五大’。五大是‘非情’世界組成的要素,若再包括‘認知’作用的‘識大’則成‘六大’,六大是有情與非情世界組成之要素。比如,在人體中,地大指骨骼肌肉等堅固物質;水大指唾液、血液、尿液等濕性物質;火大指溫度;風大指呼吸、氣。”
楊鬆冷笑道:“支謙大師,那麼這個‘空’,是否為沒有之意?而你又說六大是有情與非情世界組成之要素。這豈非自相矛盾?”
支謙笑道:“我們說的這個‘空’,並非是沒有、不存在的意思,而是無常的、非永恒之意。所謂四大皆空,就是說地、水、火、風四大要素,隨時都在變化之中,沒有恒定。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每一個當下都是無法掌握的,不可得的。你說現在,現在又過去了兩秒,再講現在,時間就又過去了兩秒。四大皆空比較難體會,而且很難用文字語言來形容,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總之,世界萬物,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分,緣生緣滅,沒有一樣東西是恒常不變的。”
劉禪問道:“道家和道教的觀點呢?”
楊鬆道:“老子《道德經》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又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們道家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物特性條件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同的條件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金,代表斂聚;木,代表生長;土,代表融合。五行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