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蟬鳴成都(四)(2 / 2)

劉璋投降,發了大財的劉備封官許爵,重賞功臣。在官職上,劉備一進成都,便宣布自領益州牧,並以左將軍、大司馬的名義開府治事。他大封雜號,拜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理理府中大小事務,執掌軍機,總攬全局,兼任益州太守;拜法正為揚武將軍,兼任蜀郡太守;拜關羽為蕩寇將軍,督荊州事;拜張飛為征虜將軍,兼任巴西太守;糜竺被封為安漢將軍,賴恭為鎮遠將軍,簡雍為昭德將軍,孫乾為秉忠將軍,吳懿為討逆將軍,黃忠討虜將軍,趙雲翊軍將軍,資曆尚淺的魏延繼承了趙雲的門將軍。

除了劉備本人外,荊、益二州的軍政大權和中樞機構,實際上已全部掌握在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這四個人的手中。由此可見,劉備集團的核心架構已經定型了,五大常委分別是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和法正,從實權上看,趙雲肯定是沒進中樞。就連手裏已沒了本錢的馬超,也被拜為重號將軍——平西將軍,督臨沮。而劉備隻是單設了一個翊軍將軍的稱號頒給了趙雲。除此之外沒給任何實職,如果說黃忠、魏延、霍峻等人都是在荊州才跟隨劉備的,起步太晚,資曆尚淺。又不是法正這樣的特殊型高端人才,封賞不高情有可原。

雖然單看稱號也不算低,黃權才是個偏將軍,立了大功的霍峻也不過是個裨將軍,其他大部分將領都還在基層苦苦掙紮中。趙雲的這個翊軍將軍的稱號,也是劉備為了趙雲單設的。劉備在趙雲身上特別喜歡搞創造發明,這似乎反應了劉備和趙雲這兩個男人之間複雜微妙且朦朧的關係,死黨算不上,遠比不了糜竺、法正、關羽、張飛、諸葛亮;說是外人吧,也不是,比馬超、劉巴這些人是親近多了。這個重號吧,級別不夠,給個正兒八經的雜號吧,還舍不得;隨便給個雜七雜八的將軍吧,又虧待了;隻好就弄些不高不低、不倫不類的發明專利,糊弄了事。

三國誌裏說,劉備以諸葛亮為股肱,也就是主要輔臣;以法正為謀主,就是謀臣之首;以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也就是武將中的骨幹;以許靖、糜竺、簡雍為賓友,也就是近臣貴友;甚至連劉璋的舊部都提到了,董和、黃權、李嚴、吳懿、費觀、彭羕等人都得到了重用。但唯獨沒有趙雲,這是一個很不尋常的信號。

在賞賜方麵,劉備當時從成都的倉庫中取出了大量的金銀分享給有功的將領們,其中劉備認為諸葛亮、關羽、張飛、法正這四個人的功勞最大,賞賜的財物也最多。三國誌中記載,這四個人每人得到黃金五百斤、白銀一千斤、錢五千萬、絲綢一千匹。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這種賞賜力度簡直讓人瞠目結舌。這四個人可以說是一夜暴富,可這裏麵卻仍然沒有趙雲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