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對曹氏有大恩居公至偉的荀彧被害後,荀攸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心思戚戚不停,久而久之積勞鬱鬱成疾,心中不自覺惦念漢室之好,不由自主地惦記著天子。故有才有建議曹操與天子商量之說。
曹操乃真皇帝,權傾朝野;劉協是假天子,形同虛設。這是路人皆知的事實,朝廷的大事那一件會征詢傀儡劉協的意見。而荀攸卻睜著亮眼說瞎話,這不是故意挑刺嗎?
“公達,這是何意呀?”聽荀攸這麼一說,多疑的曹操頓時警覺起來,麵沉如水,三角眼射出瘮人的寒光,盯著荀攸,冷冷問道。
荀攸心中一顫,不由的打了個激靈,蒼白的臉龐努力擠出一絲笑意,苦笑道:“主公,眾所周知,當今天子雖無實權,但仍是大漢天下之共主,為各地諸侯軍閥和眾多臣民所敬仰。分封之事雖由主公決定,但如要讓天下人信服,必須出自天子的金口,方成讓萬方臣民奉為圭臬之玉言。”
曹操默然不語,陷於沉思。
荀攸看了一眼曹操,眼神有點冷漠,再不複以往的熱忱,嘶聲道:“如果主公還是大漢丞相,還要當今天子和朝廷作為行事的金字招牌,就必須繼續尊奉,以取信天下。”
此時,荀攸突然想到“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句話,劉備麾下多智謀之士,諸葛亮、法正等人是一時超傑,難道曹操和智囊想到的對策,他們會想不到嗎?
劉備、孫權、劉璋、張魯、韓遂、馬超、士燮等這些亂世梟雄,個個都是生存並崛起於亂世的人精,能忽悠得到他們?他們難道不會聯合起來忽悠你曹操?如果他們一起唱一出雙簧戲,反其道而行之,來一招“將欲予之,必先取之”呢?
想著想著,荀攸突然頭清目明,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一片清明。對,一定是這樣。他們以反曹聯盟為藉口,聯手設計一起忽悠曹操。
正如董昭所獻之計一樣,他們料定曹操必用加封離間,如此他們就得到夢寐以求的官爵,然後又一起推劉備上位公爵,訂立盟約,名正言順建立反曹興漢聯盟,互相取暖,共同抵抗強大的曹操,從而形成六公對曹公的格局。
劉備麾下有能人啊!足以對抗曹操。可惜自己時日無多,與這些後來居上的大智者再無交手的機會了。荀攸心中悲哀之餘又有欣慰,暗暗歎道。
“荀公達,你這是要繼承汝叔荀令君之誌嗎?”董昭陰陽怪氣道。
“董公仁,你這是何意?”荀攸氣得渾身發抖,臉如紙白,戟指怒目,啞聲問道。
“殺人不過頭點地,你董昭想殺人又誅心,心腸何其毒!”
“我荀攸對曹公忠心耿耿,鞍前馬後,盡心盡力,籌謀畫策,從不藏私,數十年如一日,為曹公掃平天下盡了綿薄之力。吾之忠心,天地可鑒!曹公,您說是嗎?”
荀攸找到了董昭這個突破口,一連三個連珠炮,把許久的鬱悶之情盡情渲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