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本常識
如何認識氣管
氣管位於頸前正中、食管的前方,是一個由軟骨、肌肉、粘膜和結締組織構成的管腔。上端起自環狀軟骨下緣,相當第6頸椎平麵,向下進入胸腔,其下端相當第5胸椎上緣,在此分成左右兩主支氣管,分叉處稱氣管隆凸,其邊緣光滑銳利。氣管軟骨以呈向後方開放的馬蹄形不完整的軟骨環為支架,共計16~20個,以氣管環韌帶將其互相連接。氣管的長度及內徑依性別、年齡及呼吸狀態而不同。成年男性長約12cm,女性約10cm,氣管內徑左右約2.0~2.5cm,前後約1.5~2.0cm。氣管環的缺口約占氣管橫斷麵周長的1/3,由縱行的彈性結締組織纖維和橫行、斜行平滑肌加以封閉稱氣管膜部,形成氣管後壁,與食管前壁緊接。故呼吸時氣管可以擴大或縮小。氣管在其下端分叉處比較固定,其餘部分較易活動,可隨頭部伸仰、頸部轉動、吞咽、呼吸等動作而變換位置。氣管、支氣管覆以假複層柱狀纖毛上皮,纖毛運動呈波浪式,方向向上,下呼吸道分泌物易於排出。
什麼是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物理、化學性刺激或過敏反應引起的支氣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而來。
急性感染性支氣管炎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季為多,多流行於冬季,常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可發生於普通感冒或鼻咽、喉及氣管支氣管樹的其他病毒感染之後,常伴發繼發性細菌感染。引起急性支氣管炎的病毒包括:腺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鼻病毒和引起風疹和麻疹的病毒,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等。此外,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流感杆菌、葡萄球菌等細菌也可引起本病。
現代醫學認為引起急性支氣管炎的病因是與病毒、細菌、物理、刺激性化學氣體、寄生蟲病、某些傳染性疾病以及異性蛋白的過敏反應等因素有關。常見的誘發因素是受涼、過度勞累以及營養不良、佝僂病、慢性鼻炎、咽炎或接觸空氣中的汙染物等。急性刺激性支氣管炎的致病因素可能有植物、礦物粉塵;強酸,氨,某些揮發性有機溶劑;氯,硫化氫,二氧化硫或溴化物的氣味;環境刺激物臭氧和二氧化氮或吸入煙草製品等。
急性支氣管炎在中醫臨床中多屬“咳嗽”範疇,其發病主要是由肺氣失降引起,但與其他髒腑也有一定關係。祖國醫學認為,風熱犯肺,肺失清肅,熱熬津液,故咳嗽痰黃而稠,或咳而不爽;邪客皮毛,故有頭痛、惡寒、發熱等表證;肺開竅於鼻,咽喉為呼吸之門戶,熱鬱於肺,肺氣不利,故見鼻塞,噴嚏,咽喉疼痛,聲音沙啞;熱灼肺絡,絡傷則血不循經,高見痰中帶血絲;肺失宣降,累及脾胃,氣逆則惡心嘔吐;痰阻胸隔,氣機不利,因而咳則胸腹疼痛。
急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和體征有哪些
急性支氣管炎起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如鼻塞、打噴嚏、咽痛、聲嘶等,全身症狀輕微,僅有輕度畏寒、發熱、頭痛及全身酸痛等。咳嗽開始不重,呈刺激性幹咳,痰少或無痰。1~2天後咳嗽加劇,因支氣管內炎性分泌物增加而逐漸出現少量黏液狀痰,並很快轉為膿性痰,明顯的膿痰提示有多重細菌感染。有些病人有燒灼樣胸骨後痛,較重的病例往往在晨起、睡覺體位改變、吸入冷空氣和體力活動後,有陣發性咳嗽,有的甚至終日咳嗽。咳嗽劇烈時可伴惡心、嘔吐或有胸、腹肌痛。如伴發支氣管痙攣,還可有哮喘和氣急。
急性支氣管炎一般呈自限性,在無並發症的嚴重病例,發熱38.3~38.8℃及全身不適可持續3~5天,隨後急性症狀消退,咳嗽有時延至數周方愈。持續發熱提示合並肺炎,可發生繼發於氣道阻塞的呼吸困難。
無合並症的急性支氣管炎無明顯的肺部體征,可能聞及散在的高音調或低音調幹囉音,偶爾可在肺底部聞及撚發音或濕囉音,尤其在咳嗽後,常可聞及哮鳴音,持續存在的胸部局部體征提示支氣管肺炎的發生。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咳嗽,但要結合臨床具體表現,排除與咳嗽有關的其它肺部疾病。體檢時,肺部可聞及幹性囉音、濕性囉音、哮鳴音。血白細胞計數可以正常範圍,X線胸部透視也無異常可見。然而,也有一些突發性病人在起病急、症狀嚴重時,血白細胞計數檢查、X線胸部透視可以出現病理性變化。病毒分離、補體結合試驗對診斷也有裨益。
什麼是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簡稱“慢支”,是指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該病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我國北方多於南方;在早期症狀輕微,多在冬季發作,春暖後緩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狀長年存在,不分季節。
慢性支氣管炎起病多隱匿,病程較長,主要是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複感染為主要症狀,病人因咳痰費力,故咳嗽明顯,當黏痰被咳出後才感舒適。感冒或感染加重時,痰量增多,呼吸困難,有的看似很輕,可驟然轉重。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致病原因是由急性支氣管炎未及時治療,經反複感染,長期刺激造成的。過敏可能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的重要原因,同時它也是重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並發症。
帶來這些刺激的致病原主要有:吸煙、受涼、傷風、吸入粉塵、機體過敏、氣候變化、大氣汙染等,刺激使支氣管和細支氣管一再受到感染,導致這些管道的襯膜變厚,扭曲變窄,並被過多的粘液及管壁過度收縮而阻塞支氣管,便會造成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的第一個症狀就是晨咳並咳出痰液,有時幹咳,有時咳白粘液痰。到末期則咳嗽、呼吸困難,喘鳴幾乎終年不停。慢性支氣管炎病情嚴重時產生呼吸道衰竭和肺癌。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特點是:支氣管腺體增生、黏液分泌增多,臨床主要表現為出現連續2年以上,每年持續3個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氣喘等症狀。有喘息者稱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無喘息者稱單純型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是:慢性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慢性病持續3個月或以上,連續發作2年或更長時間,並能排除心、肺的其他疾病。因此病早期症狀不重,而且病情進展緩慢,常不引起人們重視。但如得不到很好的治療,疾病進展又可並發阻塞性肺氣腫、進一步發展為肺源性心髒病,不易根治,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力和身體健康。
慢性支氣管炎,屬於中醫學的“咳嗽”、“痰飲”、“喘證”等範疇。病因病機複雜,其內在因素與髒腑有關。“五髒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但其中與脾、肺、腎關係密切。因為肺氣虛弱,衛陽不固,腠理疏鬆,容易出汗,常易感冒而誘發支氣管炎。脾陽虛衰,水濕不運,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濕上泛而為病。腎陽虧虛,腎元不固,納氣無權,而為咳喘。且“痰之源,本於腎;痰之動,主於脾;痰之成,貯於肺”。肺脾腎三髒中,尤以腎為重要。且腎為先天之本,寓真陰真陽,全身之陽賴腎陽供給,全身之陰靠腎陰滋養。若腎之陰陽失調,可加速或加重慢性支氣管炎的發展。
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慢性支氣管炎多數起病很隱蔽,開始症狀除輕咳之外並無特殊,故不易被病人所注意。部分病人起病之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感冒、急性支氣管炎等病史,且起初多在寒冷季節發病,以後症狀即持續,反複發作。
慢性支氣管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氣喘及反複呼吸道感染。
1.咳嗽
長期、反複、逐漸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現。輕者僅在冬春季節發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後最明顯,白天咳嗽較少。夏秋季節,咳嗽減輕或消失。重症病人則四季均咳,冬春加劇,日夜咳嗽,早晚尤為劇烈。表現為分泌物積聚支氣管道腔內引起的反射性咳嗽,這時候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後就會加重病情。痰液的多少與咳嗽成正比,咳嗽可能是大病的先兆,特別是接觸刺激物、過度勞累、氣候變化後出現的咳嗽,而氣候一旦轉暖又有些好轉,這就證明已經患上了支氣管炎。
2.咳痰
一般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狀,晨起較多,常因黏稠而不易咳出。在感染或受寒後症狀迅速加劇,痰量增多,黏度增加,或呈黃色膿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劇咳而痰中帶血。
由早晨排痰到隨時都有大量痰液分泌,尤其是晚間睡眠時,氣管道腔內痰液不斷,加之副交感神經的相對興奮,一旦體位變動,就會引起大量排痰,甚至整夜痰喘不得停息安臥,非把痰排淨了方能小憩片刻。到了這種程度說明已經進入嚴重慢性支氣管炎時期,並有可能引起各種並發症。
3.氣喘
由慢性支氣管炎痙攣引起喘息,伴有哮鳴音反複發作,胸悶氣堵,苦不堪言,由原來的冬季發作變為不分季節。至此疾病進展就會並發阻塞性肺氣腫、肺原性心髒病,出現心悸心慌、水腫、乏力、氣短欲斃、胸背疼痛或全身不適以及一走動就喘的情況,以致生活難以自理。
當合並呼吸道感染時,由於細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痰液阻塞及支氣管管腔狹窄,可以產生氣喘(喘息)症狀。病人咽喉部在呼吸時發生喘鳴聲,肺部聽診時有哮鳴音。這種以喘息為突出表現的類型,臨床上稱之為喘息性支氣管炎;但其發作狀況又不像典型的支氣管哮喘。
4.反複感染
寒冷季節或氣溫驟變時,容易發生反複的呼吸道感染。此時,病人氣喘加重,痰量明顯增多且呈膿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發熱等。肺部出現濕性囉音,查血白細胞計數增加等。反複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易使老年病人的病情惡化,必須予以充分重視。
本病早期多無特殊體征,在多數病人的肺底部可以聽到少許濕性或幹性囉音。有時在咳嗽或咳痰後可暫時消失。喘息性慢性支氣管炎發作時,可聽到廣泛的哮鳴音,喘息緩解後又消失。長期發作的病例可發現有阻塞性肺氣腫的征象。
慢性支氣管炎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慢性支氣管炎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臨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複發作的慢性過程為特征。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長期慢性理化刺激、感染、過敏因素、呼吸道局部防禦和免疫功能低下、內分泌功能減退、自主神經功能失調、遺傳因素等;可分為單純型慢性支氣管炎和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兩類。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將病因分為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麵。
1.內因
(1)從基因結構分析,患者呼吸道基因結構異常是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重要原因。
(2)呼吸道局部防禦及免疫功能減低:正常人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禦功能,對吸入空氣具有過濾、加溫和濕潤的作用;氣管、支氣管黏膜的黏液纖毛運動,以及咳嗽反射等,能淨化或排除異物和過多的分泌物;細支氣管和肺泡中還分泌免疫球蛋白(IgA),有抗病毒和細菌作用。因此,在正常情況下,下呼吸道始終保持無菌狀態。全身或呼吸道局部的防禦及免疫功能減弱,可為慢性支氣管炎發病提供內在的條件。包括抗體合成缺陷、細胞免疫缺陷、白細胞和補體係統的不正常。機體抵抗力較差,有過敏體質的人或呼吸道防禦功能降低的老年人容易發病。老年人常因呼吸道免疫功能減退,免疫球蛋白減少,呼吸道防禦功能退化,單核—吞噬細胞係統功能衰退等,致患病率較高。
(3)自主神經病功能失調:當呼吸道副交感神經反應增高時,對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可引起支氣管收縮痙攣,分泌物增多,而產生咳嗽、咳痰、氣喘等症狀。
2.外因
(1)吸煙:吸煙及其他刺激性煙霧、粉塵、大氣汙染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的主要病因。香煙的煙霧中有20多種化學物質對呼吸係統有刺激和毒性損害作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丙烯醛、氰化物等。這些物質可以使呼吸道黏膜上皮纖毛運動受到抑製、支氣管杯狀細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支氣管肺泡液中巨噬細胞的功能減弱。國內外研究均證明,吸煙與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有密切關係。吸煙時間越長,煙量越大,患病率也越高。戒煙後可使症狀減輕或消失,病情緩解,甚至痊愈。
(2)感染因素: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發病和加劇的又一個重要因素。早期(一般指一周內)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約90 %以上為病毒。能夠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種類和亞型達160餘種,常見的呼吸道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等。病毒主要通過病人咳嗽、噴嚏時產生的飛沫在空氣中傳播,或通過被汙染的用具傳染。在病毒與支原體混合感染損傷氣道黏膜的基礎上可繼發細菌感染。常見的細菌有: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從痰培養結果發現,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鏈球菌及奈瑟球菌4種為最多見。感染雖與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有密切關係,但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說明為其首發病因。隻認為是慢性支氣管炎的繼發感染和加劇病變發展的重要因素。細菌可以直接感染,但多數繼發於病毒感染後1周左右。
(3)理化因素:空氣中的有害粉塵顆粒、有害化學氣體和煙霧,以及花粉、有機粉塵均可以成為過敏原,或抑製呼吸係統的防禦機製,引起本病發作。許多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能減低肺部防禦功能,降低肺泡吞噬細胞功能和胞內溶菌酶的活性,抑製幹擾素或抗體的產生。如刺激性煙霧、粉塵、大氣汙染的慢性刺激,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的誘發因素之一。接觸工業刺激性粉塵和有害氣體的工人,慢性支氣管炎患病率遠較不接觸者為高,故大氣汙染也是本病重要誘發病因。近年來,城市中家庭裝修產生的有害氣體和有害化學物質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日趨增多,已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4)氣候:氣候突變,寒暖失常,秋冬季寒冷時節,人體鼻腔咽喉部血管收縮黏膜幹燥,細胞破裂,容易受外來致病因素影響。寒冷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重要原因和誘因,慢性支氣管炎發病及急性加重常見於冬天寒冷季節,尤其是在氣候突然變化時。寒冷空氣刺激呼吸道,除減弱上呼吸道黏膜的防禦功能外,還能通過反射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黏膜血液循環障礙和分泌物排出困難等,有利於繼發感染。
(5)過敏因素:據調查,喘息性支氣管炎往往有過敏史。在患者痰液中嗜酸粒細胞數量與組胺含量都有增高傾向,說明部分病人與過敏因素有關。塵埃、塵蟎、細菌、真菌、寄生蟲、花粉以及化學氣體等,都可以成為過敏因素而致病。
綜合上述因素,當機體抵抗力減弱時,氣道在不同程度敏感性(易感性)的基礎上,有一種或多種外因的存在,長期反複作用,可發展成為慢性支氣管炎。如長期吸煙損害呼吸道黏膜,加上微生物的反複感染,可發生慢性支氣管炎,甚至發展成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或慢性肺心病。
慢性支氣管炎可分為哪二種類型和三期
1.根據慢性支氣管炎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以下二種類型:
(1)單純型慢性支氣管炎:常呈現慢性咳嗽、咳黏液性膿痰,但不存在肺內化膿性病變,如支氣管擴張或慢性肺化膿症等,無明顯的氣流受阻的表現。
(2)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一般除咳嗽、咳痰外,伴有較明顯的呼吸困難和喘鳴,當急性呼吸道感染或接觸刺激性氣體時,氣流受阻的表現較為明顯。
2.若根據其病程進展,可以分為三期:
(1)急性發作期:指在1周內出現膿性或黏液膿性痰,痰量明顯增加,可伴有發熱等各種炎症表現;或1周內“咳”、“痰”、“喘”任何一項症狀顯著加劇;或重症病人病情明顯加重。
(2)慢性遷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狀,遷延至1個月以上者。
(3)臨床緩解期:經治療或自然緩解,症狀基本消失或偶有輕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個月以上者。
怎樣診斷慢性支氣管炎
1.典型症狀
(1)單純型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咳痰;清晨和傍晚更甚,且逐年加重。
(2)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咳痰,伴有喘息,經常或多次出現哮鳴音。
(3)每年發病持續3月,連續2年以上。
2.重要體征
咳嗽,咳痰,部分患者肺部可聞及囉音。急性加重期肺部可聞及幹濕囉音。
3.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早期可無異常。病變反複發作,引起支氣管管壁增厚,細支氣管或肺泡間質炎症細胞浸潤或纖維化,可見兩肺紋理增粗、紊亂,呈網狀或條索狀、斑點狀陰影,以下肺野較明顯。
(2)呼吸功能檢查
早期無異常。如有小氣道阻塞時,最大呼氣流速一容積曲線在75 %和50%肺容量時,流量明顯降低,它比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更為敏感;閉合容積可增加。發展到氣道狹窄或阻塞時,就有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的肺功能表現,如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減少(<70%),最大通氣量減少(<預計值的80%);流速一容量曲線減低更為明顯。
(3)血液檢查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或並發肺部感染時,可見白細胞計數或中性粒細胞增多。喘息型者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緩解期多無變化。
(4)痰液檢查
塗片或培養可見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鏈球菌及奈瑟球菌等。塗片中可見大量中性粒細胞、已破壞的杯狀細胞,喘息型者常見較多的嗜酸性粒細胞。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時有什麼樣的表現
一到冬天,有慢性支氣管炎的病人,病情經常會加重,或者引起急性發作。在夏天、秋天的時候,氣候溫暖,病人一般在疾病的緩解期,隻有咳嗽,咳一些白色的黏液痰。而在冬季和春季,氣候經常發生驟變,在受了風寒的情況下,慢性支氣管炎病人的咳喘會加重,咳出的痰也就會由白色的黏液痰變成黃色的黏性膿痰或膿性痰;體溫也會升高,不過,有些老年人體溫升高並不明顯,這一點應該記住。
到醫院檢查,醫生用聽診器聽病人的前胸,會發現病人的肺裏有炎症的表現(醫生能聽到病人在呼吸的時候,發出一種“噗嚕、噗嚕”的聲音,這種聲音是病人在呼吸的時候,痰液在支氣管或細支氣管中移動發出的,在醫學上稱這種聲音為“濕性囉音”。聽到了濕性囉音,也就是找到了炎症的證據);檢查病人的血,還可以發現血液中的白細胞增多。於是,醫生就認為病人是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
如果產生了這些症狀,就必須進行治療了。由於慢性支氣管炎的反反複複急性發作,會有許多不良的後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它能發展成肺氣腫,最後導致慢性肺源性心髒病。
臨床上單純型慢性支氣管炎隻有咳嗽和咳痰兩種症狀,而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除了咳嗽、咳痰以外,病人還有喘息的症狀,所以說,喘息型比單純型要嚴重一些,治療起來也相對困難一些。
如何防止和減少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
慢性支氣管炎病人,如果又受風寒而感冒,使得早已存在於支氣管黏液內的病毒或細菌又一次大量地生長繁殖,使症狀加重,咳嗽劇烈,咳痰增多,先為白痰,後變成黃痰,伴發熱、怕冷、全身不適,這就是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
要防止和減少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首先是要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同時要消除引起急性發作的原因。增加抵抗力的辦法之一是堅持鍛煉身體。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形式,如做操、打太極拳、散步等。運動可以使呼吸加深加快,血液循環加快,豐富的氧氣隨血液循環到全身各個器官,促進新陳代謝,加強身體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性,從而提高了抗病的能力。
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病人,耐寒能力差,當氣溫突然降低時,很容易感冒,所以要根據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衣服,同時要堅持耐寒鍛煉,從春天開始,先用手摩擦頭麵部及上下肢的暴露部分,每天數次,每次數分鍾,到皮膚微紅為止;天氣轉暖時,改用毛巾浸入溫水中,擰幹後擦頭麵部及四肢,每日兩次;夏天用毛巾浸入涼水中,擰幹後作全身摩擦,每日1~2次,並用手捧涼水衝鼻腔;秋後改用涼水擦臉,洗鼻腔。堅持不懈進行鍛煉,才能提高耐寒能力。此外,要預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出現症狀,要盡早治療,適當服用消炎藥,防止向下呼吸道蔓延。還要注意防止吸入有害氣體、粉塵,室內注意通風,吸煙的人要戒煙。
怎樣自我判斷慢性支氣管炎病情的輕重
慢性支氣管炎是以長期反複發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為主要症狀疾病。判斷慢性支氣管炎病情的輕重,主要依據患者咳嗽、咳痰以及喘息的輕重程度。
1.咳嗽:①輕度:白天間斷咳嗽,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②重度:晝夜咳嗽頻繁或陣咳,影響工作和睡眠。
2.咳痰:①少:晝夜咳痰10~25ml,或夜間及清晨咳痰5~25ml;②中:晝夜咳痰51~100ml,或夜間及清晨咳痰25~50ml;③多:晝夜咳痰100ml以上,或夜間及清晨咳痰50ml以上(對痰液性狀及顏色等應加以觀察和記錄)。
3.喘息:①輕度:安靜時無喘息,而早晚偶有喘息發作者,程度輕,不影響睡眠或活動;②重度:患者在安靜時喘息明顯,不能平臥,影響睡眠及活動;③中度:病情介於輕度及重度之間,安靜時喘息較輕,僅早晚喘息加重,尚能平臥者為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