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其他療法(1 / 3)

第五章 其他療法

采用日光療法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有什麼作用

利用陽光在一定時間內照射患者的適當部位,以促進疾病康複的方法,稱為日光療法。

人人需要陽光。它除了給人帶來光明、溫暖以外,還能刺激人體神經末梢,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呼吸、消化係統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提高皮膚抵抗力,這些均有利於人體的健康。如果在陽光下曬一會兒,就像洗了一個溫水澡,使人感到舒適、溫暖。

中醫的日光療法分為背光浴、麵光浴、全身浴3種。其中全身日光浴主要用於攝生防病及大病初愈後的康複。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可行日光浴,一般從夏季氣溫較高時開始,循序漸進,逐步過渡到秋、冬季。照射部位以肩、背部為主,被照射部位有溫熱感即可。進行日光浴時,要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感冒。

為什麼空氣浴有利於慢性支氣管炎防治

空氣浴是環境療法的一種,其醫療作用主要取決於空氣中陰離子數的高低。在大片綠化地帶、山穀、小溪、噴泉或瀑布附近,空氣中陰離子濃度明顯高於城市等其他地區,前者可高達20000/cm3,後者可低到40~50/cm3,所以上述一些地方是很好的行空氣浴的場所。空氣中的陰離子有使血壓平穩、呼吸次數減少、精神振奮、工作能力增強的作用,有利於高血壓、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等病的預防和治療。

空氣浴主要分為呼吸法和空氣外浴法兩種。呼吸法是通過鼻腔呼出“濁氣”,吸入“清氣”,以養五髒而補肺氣。空氣外浴法就是讓身體暴露在新鮮空氣中以鍛煉身體的一種方法。此法可結合散步、做操、打太極拳等活動進行。

進行空氣浴最好的時間是在早晨7時左右。此時空氣中灰塵雜質和有害物質少,空氣涼爽,對機體的興奮刺激作用明顯。理想的條件是氣溫20℃左右,相對濕度在50%~60%,風速1 m/s左右。

空氣浴的方法可取靜式或動式兩種,每次以1小時為宜,每日1次,1~2個月為一療程。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的空氣浴,先從涼爽空氣浴開始,行浴氣溫以20~25℃左右為宜。一般從夏末秋初開始,逐漸過渡到冬季,中間不宜間斷。行浴時應做深呼吸運動。冬季行空氣浴時應以動式空氣浴為主,不宜裸露身體行浴,並應逐步增加運動量。

為什麼森林療法也適合於慢性支氣管炎的防治

森林療法是利用海拔1500m以下的森林的氣候與天然環境因素,針對老弱病殘與慢性疾病患者,在森林療養院或普通公園內采取森林浴或散步的方式,促進疾病痊愈和身心健康的一種養病方法。森林是一劑良藥,它具有製造氧氣、淨化空氣、調節氣溫、消毒滅菌、阻隔噪聲的作用,其色調令人心身安靜,故森林療法易為慢性病患者所接受。森林浴也特別適合於呼吸係統疾病的防治。一般說來,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以及哮喘病等,經過1個療程以上的森林浴治療後,病情一般都可以得到緩解。

行森林浴最理想的季節為夏、秋兩季,最好的時間為每年5~10月。每天行浴時間,以陽光充足的10~16時最為理想。行浴的氣溫一般宜在15~25℃,相當於涼爽空氣浴的氣溫。行浴時,患者可先穿寬鬆衣服在林中散步10分鍾左右,同時做深呼吸運動,然後在機體適應的情況下,逐漸脫去外衣,最後隻剩短褲短衣,不宜全裸。行浴方式,既可采用臥於床榻或躺椅上的臥式森林浴,也可采用做一般體育活動(如太極拳等)的動式森林浴。第一次行浴時間可為15分鍾,其中半裸時間不宜過長,以後每次增加5~l 0分鍾,逐步達到每次60~90分鍾。每日1~2次,1個月為一療程。

采用溫泉浴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有哪些作用

我國是世界上溫泉最多的國家之一,有3000多處溫泉遍布各省、市、自治區。據統計,全國每年約有數十萬慢性病患者通過溫泉治療得到康複。

中醫認為,溫泉水味甘,性平,多有補養之功。溫泉水的醫療作用,主要決定於其成分、溫度及機械因素如水壓、浮力等。它們可刺激人體,鼓動陽氣,溫通經絡,流暢氣血,怡神暢誌,促進疾病的痊愈和身心的康複。

利用溫泉水泡浴、漱口、飲服來治療疾病,促進身體康複的療法,稱為溫泉療法。其中溫泉浴又有全身浸浴法、局部浸浴法、淋浴法、噴射浴法、腸浴法之分。有利於慢性支氣管炎康複的泡浴溫泉有:

1.單純泉:單純泉為緩和性溫泉,雖礦物質含量很少,但因溫度常年不變,所以治療效果較好。單純溫泉能作用於皮下組織,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改善全身功能,還有鎮痛作用。

2.鹽泉:鹽泉即食鹽泉,主要成分為氯化物,濃度以3%~4%為宜。它具有提高機體新陳代謝,增強骨骼、肌肉和結締組織功能,降低血糖,增加白細胞數,提高酸的排泄量,降低鈣的排泄量等醫療作用。

3.堿泉:堿泉即碳酸氫鈉泉,有冷泉及溫泉之分。它們具有改善皮膚功能、降低體溫、促進物質代謝等醫療作用。

慢性支氣管炎的溫泉療法以全身泡浴為好,每次15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也可選用明礬泉、氯化鈉泉或碳酸氫鈉泉水漱口,每次3分鍾,每日3次。

采用香花療法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有什麼作用

香花療法是環境療法的一種。它是利用天然香花的顏色、氣味、形態作用於患者,起到賞心悅目、調暢情誌、益智醒腦等作用,從而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我國漢代名醫華佗曾用花綢製成小巧玲瓏的香囊,內裝麝香、丁香、檀香等,懸於室內或身上,用以治療肺結核、嘔吐等,是古代典型的香花療法。近年來國內外醫務人員嚐試用香味療法作為某些疾病的輔助治療手段,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杉樹、鬆樹、樅樹、桉樹能散發出一種芳香的萜烯類氣態物質。鬆節油、薄荷油也都含萜物質。這類物質被吸入肺後,有消炎、利尿和加快氣管纖毛運動的作用。我國科學家通過臨床試驗發現,菖蒲、芳香油、香葉油、檸檬油、薄荷油等香味,對慢性支氣管炎等有較好的康複作用。黃菊花可散風清熱、防止感冒等;迷迭的花香能使氣喘患者感到舒適波斯菊、紫丁香、八仙花的香味,能殺滅流感、麻疹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