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丁香0.5g,肉桂、麻黃各5g,蒼耳子3g。以上4味共研為細末。用酒精棉球消毒臍部,趁酒精未幹之際,將藥末敷於臍內,裝滿肚臍為度,然後用消毒紗市覆蓋,再用膠布固定,48小時換藥1次,連用10次為1個療程。具有溫腎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6.穴位敷貼“陽虛咳喘敷貼方”,主要成分和比例為淫羊藿、熟附塊、巴戟天、補骨脂、桑寄生各2g,麻黃1g,丁香、吳茱萸、肉桂各0.6g,各研為細末,拌勻,將敷貼方用薑汁調製成稠糊狀做成直徑為2cm的錐狀藥餅,然後用7cm×10cm麝香止痛膏固定於天突和大椎穴,一般貼4~6小時至局部皮膚發紅甚則發泡,如有皮膚潰破者局部塗以龍膽紫。
慢性支氣管炎冬病夏治的艾灸療法如何選用
慢性支氣管炎冬病夏治的艾灸療法如下:
1.麻黃5g,白芥子、半夏各3g,公丁香0.5g,細辛2g,麝香少許,厚約0.3cm的鮮生薑1片。以上前6味共研為細末,敷於臍部,生薑片可用針紮小孔數個,蓋在藥末上,再放置大艾炷施灸,每天灸1次,每次3~5壯,10天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5~7天。具有溫肺平喘、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2.夏天,在病人背部的大椎、定喘,以及脊柱兩旁的肺俞、厥陽俞、心俞等穴位上,先用梅花針口叩打,然後將切成薄片的生薑攤在這幾個穴位上,再用艾條熏烤。每周灸1~2次,可連續4~8周。同時可配合服用補腎、健脾、益肺的中藥,一般可用黨參、北沙參、淡蓯蓉、補骨脂、紫蘇子、茯苓、白果各9g,紫石英30g,煎水,分3次服。第1個月每日服1劑,第2個月間日服1劑,第3個月3日服l劑。偏於脾虛者,氣短乏力,食少便溏,可在夏天服用固本咳喘片。偏於腎虛者,平素怕冷,冬日尤甚,可在夏天服用補腎防喘片。
3.取膻中、天突、尺澤、肺俞等穴,先針刺以上各穴,得氣後以2cm艾炷置針柄上燃之,使艾火之溫直達經脈。適用於咳嗽不止、咳痰清稀,飲食減少,氣短懶言,遇冷易發者。
4.用七星針,在大椎、定喘、風門、肺俞、厥陽俞、心俞等穴上敲擊後,以鮮薑片,約2分厚,貼在上述6個穴位上,再放上艾絨,約紅棗核大小,隔薑燃熏,每穴灸3壯,每周灸3次,在三伏天內,共灸l 2次。隔薑灸可使溫熱滲透組織,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驅散寒濕,再加天熱時腠理疏鬆,氣血最暢通,故對慢性支氣管炎療效很好。
5.用艾條溫和灸足三裏各10分鍾,石門5分鍾,以皮膚發紅為度,起床及睡前各1次。10日後改為每日1次,常年不斷。
慢性支氣管炎冬病夏治的耳壓療法如何取穴
慢性支氣管炎冬病夏治的耳壓取穴療法如下:
1.取肺、心、脾、腎、扁桃體、內分泌、胸椎、神門、皮質下、腦幹、三焦、腰骶、交感、直腸下段等耳穴,用王不留行貼壓穴處,耳背對應點也可增貼。貼後每日按壓數次,以有酸、脹、微痛感為止。5~7日1次,3個月為1個療程。
2.取支氣管、腎上腺、前列腺等耳穴,痰多加脾,囉音加肺。用王不留行貼壓穴處,雙耳均貼,5日1次,5次為1個病程。
3.取神門、腎、肝、皮質下、內分泌、腎上腺、平喘、肺等耳穴,王不留行用膠布貼壓穴處,前後對貼,隔日1次,每次單側,每日按壓4~6次,以微痛為度。
4.取肺、支氣管、平喘、喘點等耳穴為主穴,配穴有神門、心、腎等耳穴,用圓形綠豆貼壓敏感點處,按壓以有酸、麻、脹、痛感力度。每日按壓3~5次,每次l~2分鍾,雙耳同壓,每次3~5穴,3~7日更換。
5.取支氣管、腎上腺、前列腺等耳穴,痰多加脾,囉音加肺。用白芥子貼壓穴位上,雙耳同貼,5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慢性支氣管炎冬病夏治的療法還有哪些
慢性支氣管炎冬病夏治的療法還有:
1.推拿療法
(1)用示指、中指、無名指推大椎穴1~2分鍾;或用雙手掌重疊貼於膻中穴,按揉1~2分鍾。
(2)左、右手手掌交替擦頸項,以發熱為度。
2.拔罐療法
在患者背部、頸部兩側及肩胛區拔火罐。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5分鍾。
3.毛刷療法
用毛刷循人體經絡通行的路線來回刷動,作為慢性支氣管炎的輔助治療,效果較好,而且簡便易行,患者樂於接受。
手臂內側有一條經絡直通拇指少商穴,在中醫學上被稱為肺經,若用毛刷從手臂內側一直刷向大拇指少商穴,即按肺經的流向刷,就可以使呼吸器官“健壯”,就可使咳嗽、多痰等氣管炎症狀逐漸減輕以至消失。切記不能逆向刷動(不能從手指少商穴刷向手臂內側),逆向刷動會引致不好的後果。這種毛刷最好是用動物毛製作的,不宜用尼龍製作的毛刷。
手臂內側的皮膚較柔嫩、敏感,刷的次數可多可少,通常刷至皮膚呈桃紅色為宜。在睡前施行此法,療效較好。
4.吹笛療法
近年來,醫學家們發現吹笛作為慢性支氣管炎的一種輔助治療手段,效果比較好。其理由是,吹笛能使橫膈肌運動範圍增大。吹笛時要進行深呼吸,必然使膈肌的上下運動增大,從而使呼吸加強,緩解支氣管炎發作時的呼吸困難和缺氧現象。吹笛還可以使肺泡開放的數目增多。正常呼吸時並不是所有肺泡都開放,而是按一定比例輪流開放。支氣管炎發作時氣體交換發生障礙,需要開放更多的肺泡以代償其損失,而吹笛可使肺泡開放增多。
5.冷激療法
從夏季開始進行耐寒鍛煉,方法是以冷水洗手,洗鼻孔,洗腳,逐漸用冷水擦洗麵、頸部,每日l~2次,每次5~10分鍾。l個月後可擴大到四肢及全身,早晚到室外活動並在陽光下做呼吸操。天涼時也要堅持下去。
6.注射療法
兩側足三裏分別進行穴位注射卡介苗多糖核酸2ml。每年夏天6~8月份每星期2~3次,連續穴位注射3年。
冬病夏治慢性支氣管炎的療方有哪些
慢性支氣管炎屬典型的冬病,除在冬天發作時用中西醫結合以積極控製病情外,根據“夏日養陽”之理,夏季應是治療該病的最佳季節。可選用以下療方:
1.熟地黃20g,麻黃10g,製附片(先煎)20~30g,淫羊藿、山藥、核桃仁各30g,山茱萸、補骨脂、地龍、款冬花各12g。水煎服。適用於腎氣虛患者。症見:腰酸膝軟,時而咳喘,少氣無力,動則加劇,納少,形瘦,舌淡,脈弱。
2.淫羊藿120g,肉桂20g,蛤蚧、紫河車、製附片、補骨脂、巴戟天、仙茅、菟絲子、雞血藤各60g,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g,早、晚各服2丸,開水送服。最好在夏季開始服用。3個月為1個療程。適宜於腎陽虛患者,症見:形寒肢冷,腰酸膝軟,喘促不止,動則加劇,麵色晦暗,便溏,小便清長,舌淡嫩或暗,苔白滑,脈沉細無力。
3.蛞蝓(即無殼蝸牛,浙江民間稱為蜒蚰螺,四川民間稱為漩巴蟲),洗淨,加熱致死,斬成肉醬,拌以炒熟麵粉,搓成丸藥,每丸重10g,口服,每日服3次,每次服2丸。連服2~6個月。本方能增加患者之抗病能力。脾腎陽虛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均可服用。
單方驗方
1.生薑500g,純蜂蜜120g。將生薑搗爛取汁,棄去薑渣,澄清,再棄去上清液,取沉澱液(似澱粉狀),加入蜂蜜,攪勻,晚飯後一次服下,臥床休息,微汗。
2.川貝母粉蒸梨。可用川貝母粉5g,冰糖15g(也可用蜂蜜l匙),與梨(勿削皮)同蒸,將梨與汁同服。
3.三仙飲 生蘿卜250g,鮮藕250g,梨2個,切碎絞汁,加入蜂蜜250g,治療熱咳有較好療效。
慢性支氣管炎冬病夏治如何選用飲食療法
慢性支氣管炎稍愈後常易複發。未發作時宜以扶助正氣為主,飲食調理即是扶助正氣,增強抗病能力的一種積極手段。
預防發作,可常服新鮮胎盤燉瘦肉(或燉雞)。新鮮胎盤含多種激素及其他大分子物質,其中的胎盤脂多糖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因此,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宜常服用。預防發作也可用胡桃肉同生薑一起嚼服。
慢性支氣管炎冬病夏治的飲食療法如下:
1.伏天,5kg重西瓜1個,鮮薑200g洗淨切成薄片,將西瓜開一口放入生薑片蓋上瓜皮,置籠上蒸2~3小時取出薑(不食),吃瓜瓤喝湯,一次吃不完可分次吃。吸煙者當即戒煙效果更佳。
2.夏初,新鮮百合1隻,約30~50g重,洗淨,剝取鱗片,不去內衣,置放在盛有800ml水的鍋中,煮沸燒煮至200ml左右。放少量糖或不放糖,以淡食為好,將百合及湯均食下。每日1隻,連續食用40~50天。
3.大西瓜2個(重約15kg),陳皮60g,生石膏、製半夏、炒蘇子、百合、甘草各30g,杏仁、生阿膠各15g,生五味子9g,蜂蜜適量。以上10味加水煎汁,過濾去渣,將汁熬沸,收清膏,每500g清膏加入1500g蜂蜜調勻,裝瓶。每服30g,開水衝服。風寒外感咳嗽不宜服用。具有清熱化痰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4.大蒜10頭、醋半碗,紅糖100g,將蒜去皮搗爛,加糖,放醋內浸泡3日,濾去渣,每次飲半湯匙。溫開水衝服,每日3次。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5.生薑10g、芝麻30g、杏仁12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溫肺、止咳平喘的功效,適用於風寒犯肺、咳嗽不止。
6.“雪羹湯”:柚子1隻,取皮,削去內層白髓,切碎,置於有蓋碗中,加適量蜂蜜,隔水蒸熟,早晚各服1匙。止咳化痰,宜常服。也可用佛手1~2個,切碎,如上述製法,治療咳喘。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平時宜常吃蘿卜、刀豆、蘑菇、冬瓜、絲瓜、鮮藕、豆腐皮之類的蔬菜,宜常吃梨、枇杷、荸薺、橘子等水果。
慢性支氣管炎冬病夏治如何選用天然藥物療法
慢性支氣管炎冬病夏治可選用的天然藥物療法如下:
1.白蘿卜子、大梨、白藕各250g,橘紅6g,核桃仁120g,蜂蜜500g。將白蘿卜子、梨、藕、橘紅放入鍋中,加水煎熬成膏,再加入蜂蜜和核桃仁調勻,瓷罐收貯。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用10~20g。具有潤肺化痰、補腎納氣、止咳平喘的功效,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2.羅漢果20g。以上1味,沸水衝泡,加蓋燜15分鍾。代茶頻飲。具有清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等。
3.桔梗、甘草各100g。以上2味共製粗末,混勻過篩,分裝,每袋10g,每服1袋,用沸水衝泡。代茶頻飲。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4.藕粉、蜂蜜各50g,茯苓、山藥、川貝、蓮子肉、扁豆各30g,人乳(或牛乳)500g。將茯苓、山藥、川貝、蓮子肉、扁豆研細末,與藕粉混合均勻;再將人乳或牛乳加入蜂蜜煮沸,除去上層脂沫。取混合粉用開水衝開,再加入乳蜜,攪拌成稀糊狀。每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脾虛便溏、腹瀉者不宜服用。具有益脾補肺、止咳潤腸的功效,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5.大梨3個,藕1節,荷梗1根,橘絡、甘草各3g,生薑3片,蓮心10根,玄參6g。梨、藕、薑分別去皮搗汁:荷梗切碎,均參切片,與橘絡、甘草、蓮心入鍋內加水共煎半小時,放溫,過濾去渣;再與梨、藕、生薑汁混合攪勻。代茶頻頻飲之。具有潤肺生津、止咳的功效,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如何巧用藥膳進行冬病夏治
炎熱的夏季是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最佳時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病夏治。現代流行病學表明,人類的疾病70%以上與環境有關,而環境影響人類健康最直接的就是呼吸係統。幹燥的空氣會造成呼吸道係統水分的大量流失,黏液分泌量差,汗毛運動減少等現象。人體原有的除菌功能也被削弱了許多,免疫力急劇下降,從而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除此之外,還會伴有精神疲憊、視力下降、頭暈目眩等症狀。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患,每逢天氣變化則複發。秋冬寒冷季節發作尤其頻繁,而夏季卻是慢性支氣管炎病人相對緩解期。趁夏天的時候,進行適當的藥物調補和營養調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也是中醫“治病求本”和“冬病夏治”的思想體現。
冬病夏治的時間為陽曆的6月份到9月份之間。應該注意的是,夏季氣溫超過20℃,均可作為冬病夏治的最佳時間。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肺的防禦係統與飲食中的蛋白質、含硫氨基酸、核酸、維生素A、C、E及微量元素銅、鐵、硒等關係密切。中醫認為慢性支氣管炎長期不愈多與肺脾兩虛、肺腎不足有關。因此,慢性支氣管炎病人在夏季病情緩解期,不僅要注意飲食營養,還應選服些健脾養肺、補益肺腎類的藥膳。
1.蟲草燉老鴨:取冬蟲夏草15g、老雄鴨1隻。將蟲草放於鴨腹內,加水燉熟,調味食用。食完再按上法,另取蟲草、鴨子再燉食,食1個月左右,即可見效。冬蟲夏草是一味名貴的滋補藥品,既補精髓又益肺陰,與滋陰補虛的老鴨同用,可起到補虛損、益肺腎、止喘咳作用。
2.黃芪烏骨雞:取黃芪30g、烏骨雞半隻。將烏骨雞去毛和內髒,切半隻,再切塊,放砂鍋中與黃芪共燉,雞肉熟爛後,加調味品,飲湯食肉,可分作3次食用。食完再依上法製作,可堅持服用1月。黃芪“入肺補氣、入表實衛”,為補氣諸藥之最,與具有滋腎養血的烏骨雞同燉,共起益氣養肺、固表防感、滋腎養血作用。服用後能顯著增強機體防禦能力。
3.補腎胡桃泥:取紫衣胡桃1個,每晚臨睡前細嚼後服下。胡桃肉有補腎養血,潤肺納氣作用。適宜於腎虛的慢性支氣管炎病人食用,常服有效。
4.人參蛤蚧粥:蛤蚧粉2g、人參粉3g、糯米50~100g。先將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熱時加入蛤蚧、人參粉攪勻,趁熱服。有補肺腎,益元氣,平虛喘之功效。適用於肺腎兩虛型慢性支氣管炎病人服用。
5.山萸肉粥:淮山藥30~60g,山萸肉20g,粳米100g。將淮山藥、山萸肉煎取濃汁,與粳米同煮粥,日服1~2次,有補腎益精之功效,適用於腎虛型慢性支氣管炎病人食用。
6.四仁雞子羹: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每日清晨取20g,雞蛋1個,煮羹1小碗服用,連服半年。一般從初秋開始,一直到次年春暖花開時。此方有扶證固本,補腎潤肺、納氣平喘之功效,對咳喘日久的慢性支氣管炎病人較為適宜。
慢性支氣管炎多在氣候寒冷的冬季發病,夏季較少,故可采用中醫冬病夏治的方法,以“扶正固本”的原則治療,即通過扶助正氣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達到驅除病邪,從而促進生理功能的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