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繇的軍事才能讓人看的目瞪口呆,這哪是蕭何啊?很明顯是蕭何和韓信二合一的加強版!
漢獻帝從長安遷到洛陽,鍾繇留在了關中地區,經過幾年努力,鍾繇使荒涼的關中地區變得民實殷富,為後來曹操征伐關中各地打下了物質基礎,鍾繇因此功又被任命為前軍師。
鍾繇是一個明察秋毫的人,而且以偵破刑事案件,並以刑獄著稱。
有一次曹操詢問眾臣,是不是可以用割去肢體及宮刑取代死刑製度。
其中很多人不同意,而鍾繇卻同意這種刑法。
鍾繇認為首先應該廢除死刑,但是為了讓刑法更有震撼感,讓其他人不敢輕易犯罪,所以替代死刑的刑法要比死刑更有震懾作用,這就是一種樸素的刑罰法理思想。
魏明帝曹睿的時代,鍾繇舊事重提,重新上疏皇帝並引發了是否可以用重刑取代死刑的大討論,但是由於當時蜀國正在鬧騰,曹睿實在沒有心思搞這種法理辯論,所以鍾繇的理論被無限期擱置了,而這一擱置就是一千七百多年,也就是整個的封建社會。
鍾繇雖得曹丕重用,任為三公之一,在曹丕一朝卻並無多大作為,曹丕死後,魏明帝曹睿封鍾繇為定陵侯,並升為太傅。
可是此時的鍾繇已到晚年,雖然他還在為曹魏兢兢業業工作,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精力已經大不如前了。曹睿也對這位功勳老臣非常體貼,知道鍾繇有關節病,所以特免了鍾繇入朝朝拜皇帝的禮儀,後來各朝都沿用了這個體例,三公生病的皆可以不拜。
鍾繇的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連上朝都很難了,到後來竟然出現了幻覺,他總看見一個美麗異常的女人來到他門前。他向人說這件事情的時候,別人都說那個女人是個女鬼。後來,這個女人又來找鍾繇,不敢向前,站在門外。鍾繇問她為什麼不進來,女人說怕您殺我。鍾繇說沒有的事,並殷勤邀請,於是女人便進到他的屋中。鍾繇想把她殺了,卻又生了一絲憐惜之情,下不了手。所以隻是舉刀砍傷了她的大腿,女人還是逃了,血流滿路。第二天鍾繇讓人去沿著血跡尋找,結果找到一座大墓,棺中有一個漂亮的婦人,容貌如活人一樣,穿著白綢衣衫,坎肩上繡有花紋,左大腿受了傷。
這個故事當然是假的,不過也正說明了鍾繇的性格,他明決卻對所有人充滿了同情心,他睿智卻可以寬容,他有著冷酷的外表,卻有著一顆慈善的心。
太和四年(230年),鍾繇辭世,死時魏明帝曹睿穿孝衣憑吊,並諡其為成侯,下詔讚其“功高德茂”。
由於曆史太過久遠,鍾繇的字不可能有真跡完整保留下來,但是我仍然相信,那是一種蒼勁中帶著柔弱的書法形態,因為人品不能決定書法的好壞,但性格卻可以!
三傑的悼詞:
把王朗、華歆、鍾繇這三個人的悼詞放在一起寫,並不是因為對他們三個人不重視,相反是因為對他們功績的承認。
因為他們三個人都顯示了對曹氏政權最大程度的忠誠,沒有猶豫,沒有見風使舵,隻是因為一種信仰,一種另類的忠誠,這三個人才最終走到一起,共同搭建起曹魏政權最早的政治平台。
曹丕曾說:“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難道還有比這更為真誠的評價嗎?
曹丕一生也未曾有過作為,但他看人還是蠻準的,三公死後,曹魏再沒有有能力的智謀之臣可以承擔起複興曹氏的重任來。
他們的離開是曹魏的悲哀,也是曆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