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龍潭三傑——小記魏國的三大奠基人王朗、華歆、鍾繇 第三節 鍾繇,留下的不隻是書法(2 / 3)

李傕腦子裏沒啥東西,見鍾繇這麼說,就答應了曹操的要求。曹操聽荀彧多次誇獎鍾繇,又聽說了他這次為自己說話的事,兩個距離遙遠的人,他們的心卻惺惺相惜起來。

後來李傕脅迫天子,鍾繇忍無可忍,便和尚書郎韓斌一起秘密把漢獻帝救出了長安,曹操奉迎天子後,兩個人終於見了麵。因鍾繇救出漢獻帝有功,所以被拜為禦史中丞,之後就又升遷侍中、尚書仆射,並被封為東武亭侯。

曹操正要與袁紹決戰北方,馬騰、韓遂等人卻在關中地區蠢蠢欲動,曹操聽從荀彧的建議命鍾繇以侍中守司隸校尉之職持節監督,鍾繇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竟然說服馬騰、韓遂按兵不動。不但如此,馬騰、韓遂對鍾繇還非常尊敬。

由於鍾繇的努力,曹操從麵臨兩線作戰,變成了可以專心致誌地對付袁紹,這就為曹操最終統一北方贏得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巨大優勢。

官渡之戰時,袁紹與曹操相持不下,鍾繇從各處苦苦尋覓到了一千餘匹戰馬給曹操作為補給,曹操正是利用了這批馬匹才敢去烏巢劫營,這為曹操大破袁軍立下汗馬功勞,為此,曹操還特意給鍾繇寫信:“公這些馬匹送得太及時了,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都是足下的功勞啊。昔蕭何鎮守關中,軍隊用度一應俱全,你現在可與蕭何比肩啊!”

曹操曾誇獎荀彧是他的張良,這裏就是在誇鍾繇就是他的蕭何,不過鍾繇後來用事實證明,他在曹操陣營中可比蕭何在劉邦的陣營中還要重要。

官渡之戰結束後不久,匈奴單於在平陽發動戰爭,鍾繇率軍抵抗,匈奴被壓製得寸步不前。不久,袁尚舊部河東太守郭援見有機可乘,便向河東增兵。

這個郭援和鍾繇的關係挺特殊,他是鍾繇的親外甥,也就是鍾繇姐姐的孩子,可是誰都不知道這層關係。

部下見鍾繇現在兩麵受敵,都勸他退出戰場躲避一下。鍾繇哼了一聲說道:“袁紹最為強盛之時,郭援這小兔崽子都沒敢和袁紹聯合,這會卻跑來攪和,如果不理他們而躲避起來,那麼就會讓他們感到我們怕他了。這裏的百姓都仇恨郭援,如果我們躲開了,這裏必然會生靈塗炭。仗還沒打就想著跑,那太丟人了。大家不用怕,郭援剛愎自用、頭腦簡單,一定認為我軍很好對付。如果他渡過汾水安營紮寨,在他們未渡河之前我們就可以發起攻擊,必然會大獲全勝。”

郭援也是倒黴催的,馬騰當年被鍾繇一陣忽悠後,不僅沒有嫉恨他,還拿他當最好的朋友看。鍾繇在關鍵時刻請求馬騰出兵夾擊郭援,馬騰連想都沒想就派兒子馬超從後邊追擊郭援的軍隊。郭援一邊害怕馬超追到,一邊想盡快打敗鍾繇,所以不經認真考慮便要渡過汾水,根本聽不進眾將的勸阻。

鍾繇生動地給外甥上了《孫子兵法》中的經典一課,叫半渡而擊。當郭援軍渡河未到一半時,鍾繇率軍猛然攻擊,郭援大敗。

此時馬超的軍隊也殺到了,馬超手下大將龐德,舉刀便將郭援劈為兩段。鍾繇見郭援被殺,哭了起來,眾將不解,問他原因,鍾繇這才把與郭援的甥舅關係告訴了大家,這麼一說,嚇得龐德立即向鍾繇請罪。

鍾繇卻忍住悲痛道:“我外甥喪盡天良,從賊擾國,將軍殺之無過。”

與此同時,單於軍隊認為鍾繇對付郭援去了,無暇顧及自己,便向鍾繇後方撲來,鍾繇化悲痛為力量,大敗郭援軍後,停都未停,回軍殺得匈奴軍大敗,紮了一個漂亮的“回馬槍”。

收拾了匈奴單於後,鍾繇捎帶腳把河東衛固的叛亂及邊境地區張晟、張琰、高幹等敵寇的騷擾全部擺平,效率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