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終極智者,司馬懿的來去匆匆 第一節 兢兢業業工作,夾著尾巴做人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在《三國演義》中他的登場是件挺晚的事,其實在正史中他的出現並不晚。
《晉書》上對司馬懿的祖上追根溯源,拉了很多名人進來,不過這是史家捧臭腳慣用的伎倆,鑒於無法考證,在此不做贅言了。大家隻要記住司馬懿的父親叫司馬防就行了。
司馬懿為司馬防次子,史書稱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司馬懿生在亂世中,但是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常慨然有憂天下心”(《晉書·宣帝紀》)。
和很多三國名士一樣,司馬懿也被“名家”鑒定過,這次出場的麵相大師叫楊俊,是當時的南陽太守。
司馬懿二十歲那年,楊俊見到他後,說司馬懿絕非尋常之人,而同樣懷有這種想法的是曹操陣營中非常重要的謀士之一崔琰,當時任尚書。崔琰和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素有交情,但是崔琰見到司馬懿後就對司馬朗說:“你弟弟很聰明啊,善謀且英斷,你可比不上他的。”
麵對這些名人的吹捧,司馬懿還是顯得很低調,生怕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可司馬懿再低調,也沒有逃過曹操的耳目。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舉司馬懿為上計椽。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司馬懿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早就對漢末亂世失去了信心,不想給曹操打工,便借口自己得了風痹病,身體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裏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很多年後,司馬懿故伎重演把曹爽騙了個溜溜轉。
司馬懿不肯去,曹操也沒辦法,這事一放就是七年,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被封為丞相之後,任命司馬懿為文學掾,而且告訴去請司馬懿的人,他來也給來,不來也給來,要是再推脫不來的話,立馬下獄!
曹操的為人司馬懿是清楚的,這次他隻好就職。不過曹操給司馬懿的這個職位是個閑差,沒有什麼正經的行政工作,也沒有安排他在軍事前線和政壇前方去打拚。
曹操讓司馬懿隻和一個人接近,那就是太子曹丕,司馬懿曆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薄等職,雖然都是些閑差,司馬懿依舊不敢怠慢,不敢有一點越禮之處。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討伐張魯時,把司馬懿帶入了軍中。這時,司馬懿才終於有了表現的機會,他說道:“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我們這時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現在我們如果可以拿下漢中,那麼益州肯定震動,進而進兵蜀川,劉備的勢力必會瓦解。得勢就會有動力,要做聖賢的人不能違背時機,卻也不能放過這個時機啊!”
曹操搖了搖頭道:“人隻有兩條腿啊,剛拿下漢中,就想著怎麼拿到蜀地,那樣實在是太冒險了。”所以並未采納司馬懿的建議。
這是司馬懿第一次向曹操獻計,也是他人生第一次來到戰爭前線,第一次嚐試雖然沒有成功,事後卻證明了他見地之深。司馬懿的預料雖然是正確的,但為求自保,事後他還是選擇了繼續沉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