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知子莫若母
知子莫若母(1)
當考古隊員在今天山西平縣西北挖出大量的屍骸的時候,他們驚呆了,屍骨形態各異,無規則的擺放著,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死狀非常恐怖,而且死前都在拚命地掙紮。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一個考古隊員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這裏就是當年長平之戰的戰場啊。"
公元前262年,秦軍攻下韓國的要地野王城,切斷了韓上黨郡(今山西長治市)與黃河以南、韓國中心地帶的聯係。韓國的上黨郡守馮亭權衡利弊,覺得隻有把上黨郡十七城獻給趙孝成王,才能迫使趙韓的聯合,免遭強秦吞並。趙國欣然接受了上黨歸趙的請求,封馮亭為華陽君。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派左庶長王齕率兵向上黨進攻。而趙國也派出了當時最強的名將,也是老將廉頗駐守上黨的咽喉長平。
廉頗到任後,自知秦國兵士的厲害,不以野戰作為自己的戰術,而是堅壁自守,不輕出戰,把秦軍拖疲之後,再相機反攻。這期間廉頗曾經想試探性的偷襲秦軍,而試探的結果是,秦軍無懈可擊,趙軍屢屢失利,這更增強了廉頗固守長平的戰略意圖。秦軍雖然強悍,卻也是寸步未進,雙方戰局呈現僵持的狀態。
如果戰爭照著這個方向僵持下去,那麼會對秦國越來越不利。
而此時,秦相範睢偷使了反間計,他得知趙國有個非常厲害的公子,叫趙括,此人是名將趙奢的後代,趙括從小深知兵法,連他父親都考不倒他,但是知子莫若父,趙奢從來都不認為趙括有才能。很多後世的人埋怨趙奢沒有從小把趙括帶上戰場給予他最實際的經驗,其實問題並不都在這裏。範睢利用這個機會,收買趙國的重臣向趙王進言,說廉頗畏戰,實際是早想投降,把上黨獻給秦王了。秦國人不怕廉頗,就怕趙括。
此時,估計趙威後已經病故,反正曆史上並沒有記錄她的反應,說明她已經不是執政了。也不知道如果是趙威後執政,這樣的反間計會不會欺騙得了她?但是,趙孝成王信了。因為從心眼裏他就看不起他父親給他留下像廉頗、藺相如這些老臣,趙括替下了老將廉頗,培養自己的骨幹,也是當務之急。
在趙國的國內,隻有兩個人知道趙國的大禍到了,一個是已經病危的藺相如,另一個是趙括的母親,趙奢的妻子,他們兩人分別上書趙孝成王,說不可讓趙括領兵去攻打秦國,否則大禍將至。
藺相如很顯然是受到趙奢對於兒子評價的影響,他相信這位名將的眼光不會錯。而趙括的母親,卻對這個兒子不中用有著獨特的見解。
她給趙孝成王的上書中說道:"當年趙奢任大將時,親自捧著飯碗招待幾十位賓客,他的朋友有幾百人之多。大王給的賞賜他一分都不留全部賞賜給下屬。而一旦接到打仗的命令,決不因公廢私。而趙括自從接到授命之後,就向東高坐,接受拜見,大小軍官沒人敢抬頭看他。大王賞賜給他的綾羅綢緞他都拿回家來。每天隻會查看什麼良田美宅,能買就買。他和他父親差得太遠了。"
可是趙孝文王卻認為婦人之言不信也罷,就對趙母說自己已經做了決定不能更改。趙母深深歎了一口,要求趙孝成王承諾如果趙括出了事,不要牽連趙家。趙孝成王滿足了這個他看似囉嗦的女人的要求。
就這樣,趙括走馬上任了,而秦國此時也走馬換將了。這就像是籃球場上的定位盯防一樣,趙括有衝勁,上來一頓窮追猛打,還真有可能把王齕擊敗。為了讓這種可能性降到負數,秦國打出了久違的王牌--白起。
知子莫若母(2)
長平離秦國的都城鹹陽將近500公裏,而秦國投入了60萬兵力打這場戰爭,這幾乎占了當時秦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可見,秦國對這場戰爭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