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知子莫若母(2 / 2)

趙括一接任就改變了廉頗的計策,立即向秦軍發動大規模進攻。秦軍一反與趙軍對攻的戰略,做出防禦姿態,在長平東南的有利地勢上構築壁壘,與趙軍作戰的部隊,按照白起的命令佯裝敗退。趙軍連勝,趙括信心猛漲,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率大軍離開大本營,義無反顧地撲向秦軍的營壘。誘敵戰術很成功,絲毫沒有任何的障眼法,趙括的兵力就被吸引了過來,真不知道趙括這書是怎麼念的,應試教育害死人啊!

白起立刻啟動包抄計劃,派出兩支奇兵。共三萬人。一支兩萬五千人,斷絕趙軍後方交通線,另一支是五千人騎兵直奔趙軍大本營。趙括大概是在兵書中沒有找到這條相應的記載,所以並沒有布置,秦國的部隊迅速找到了趙軍的補給部隊,並一舉摧毀了趙軍的補給線。而趙軍的大本營也被那五千騎兵瞬間摧毀。

攻不進去,更撤不出來,趙軍徹底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趙括此時立即建築工事,采取了固守待援的戰術。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種最好的方式,但是如果你了解白起是個怎樣的人的話,你就會覺得,這個固守的方法就太低級了。

因為長平幾乎聚集了趙國的全部兵力,再無援兵(有一部分李牧率領在雁門關那守著匈奴呢)。趙括如果知道這一點,就應該在第一時間突圍,即便遭受再大的損失,隻要保住了軍隊的整體建製就有可能東山再起,而且自己的身後不過三萬人而已,而趙軍此時最少還有四十萬人,隻要決心突圍還是有機會的。

可是趙括卻將這樣的唯一機會喪失掉了,趙軍的戰鬥意誌被徹底磨滅了,當初的勝利喜悅蕩然無存。

趙軍的所有退路斷絕,長平戰役進入了最為慘烈的階段。四十萬趙軍被秦軍死死圍住,斷糧已持續了46天。後來沒有糧食,趙軍精神肉體遭受雙重折磨,士兵們互相殘殺,活著的人把傷亡的戰友吞食掉。

這,正是白起所期望的。

最後,趙括連續組織了四支部隊輪番突圍,企圖衝開一條血路,均被銅牆鐵壁般的秦軍擊退。秦軍已經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包圍圈,白起把這個圈子做的比孫悟空畫的那個降魔圈更厲害,把幾十萬趙軍死死困住。對於趙軍而言,死亡和失敗的結局已經都不可逆轉了。

第46天,趙括隻能做最後的生死一搏,他親率精兵,披上厚甲,強行突圍。然而,當他出現在陣前,秦軍的弩兵,萬弩齊發,趙軍兵士一個個倒下。統帥趙括就是在最後一次突圍中被射死。殘餘的士兵驚魂未定時,秦軍青銅戈矛組成的方陣已經像一座座城一般壓了過來。絕望的趙軍最終被秦軍徹底摧毀。

疲憊的趙軍忘記了他們麵對的是誰?白起這個把幾十萬人殺掉的骷髏將軍,四十萬人,放下了他們手中的武器,向白起投降。

白起此時下令將這些受盡折磨後向秦軍投降的四十萬趙軍全部活埋,在這次大屠殺中逃生的隻有若幹沒有成年的孩子而已。(《史記》:"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

趙孝成王因為沒有聽趙母的一番勸告,而自取其辱,趙國也差點被滅,雖然後來因為範睢和白起的矛盾,還有其他五國的幫助,解了邯鄲之圍。但是,趙國再也無力和秦國抗衡了。這也加劇了秦國的統一曆程。

所以說,父親了解孩子多是靠感覺,母親了解兒子是靠她日日夜夜的觀察。趙括的母親是位好母親,我常常在想如果她和趙威後這兩位寡母見麵的話,到底趙國的曆史會不會改變呢?曆史永遠不容假設,卻也不能缺少假設。還是把這個問題留做思考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