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能看出什麼來?秦宣太後任人唯親,擴張自己的勢力?如果隻看到這點,未免就太小看秦宣太後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秦國的擴張,這些外戚的封地,其實都並不在秦國的疆域之內,很明顯是掠奪來的。穰、宛、鄧三地,是公元前310年和前291年從韓國搶來的,而新城則是公元前300年從楚國掠來的。山東定陶是齊國的土地。
掠地隻是表麵,秦宣太後更為厲害的是她對人才的重視,比如後來的武安侯白起就是魏冉發掘出來的人才,其實如果當時沒有秦宣太後的認可,恐怕白起也隻能在魏冉那裏做個馬前卒。秦宣太後也繼承了秦國先輩愛引入外援的特點,很想在外國引入更多的人才,她率先看重的就是齊宣王的庶弟孟嚐君。
秦國要請這位強力外援來當國相,是下了血本的,秦宣太後命令自己的兒子涇陽君去齊國當人質,換孟嚐君過來。涇陽君毫不在意,大搖大擺地去了,他有母親和強大的秦國在後邊撐腰,去齊國,沒關係啊,就當公款旅遊了。可他到了齊國才發現,原來齊國壓根就不敢留這位爺。好吃好喝遊覽了一番後,齊王讓孟嚐君和涇陽君一起上路回國去了。
有些人天生就有親和力,孟嚐君就是如此,一路上孟嚐君和涇陽君成了要好朋友。但是孟嚐君的門客們勸住了他,他們認為此次去秦國是凶多吉少,而孟嚐君接受了這次建議,他第一次去秦國實際沒有去成。
就我看來,孟嚐君一步錯,步步錯。
最初,秦國請孟嚐君來,確實是有誠意讓他來當國相的,所以當第二次來請孟嚐君的時候,孟嚐君答應了。但是這時候,秦宣太後很可能已經去世了,所以當孟嚐君到達秦國後,事情發生了變故。
首先,秦國內部出現了重大的分歧,有人對秦昭襄王說:"孟嚐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史記.孟嚐君列傳》)秦昭襄王一聽也覺得有道理,不但閉口不提聘相之事,反倒把孟嚐君軟禁了起來。而且還要殺了他。
涇陽君與孟嚐君私交甚好,他知道了昭王的意圖,便把真實情形告訴了孟嚐君。孟嚐君嚇得魂飛魄散,本想到秦國來當公務員,這倒好,有可能被人當成死屍來處理了,恨不聽那些門客的勸阻啊。其實,我倒認為是早來兩年就好了。涇陽君此時告訴孟嚐君,去找我嫂子燕姬幫忙,好使!原來燕姬是秦昭襄王的寵妾,秦昭襄王是日夜離不開她。
孟嚐君托人跟燕姬搭上了關係,燕姬答應為孟嚐君說情,但是燕姬知道,孟嚐君來時送給了秦昭襄王一件千年白狐裘,所以自己也想要一件。孟嚐君這下可為難了,這千年白狐裘,世上隻此一件,而且已經送給昭王做見麵禮了,怎麼辦?
正在愁苦之際,孟嚐君賓客中有一人挺身而出,前往秦宮內庫盜裘。這位門客學著狗叫,迷惑了守庫人,果然將白狐裘盜回。
孟嚐君大喜過望,連忙請涇陽君拿著去賄賂燕姬。女人會使男人智力低下,特別是男人喜歡的女人。燕姬很快把秦昭襄王的智力搞得極低,秦昭襄王答應放孟嚐君回國。
孟嚐君出來後,一路更名帶著食客們跑到了函穀關,此時秦昭襄王的智商突然又恢複了正常,不對啊,幹嘛要放孟嚐君走呢,他身邊可是奇人異士極多。
追,秦昭襄王下令。
孟嚐君趕到函穀關時,已是半夜,照規矩是要清早雞鳴之時才能開關放行。眼見前邊大關擋道,後邊追兵將至,孟嚐君手下又一位奇人學起了雞打鳴。士兵本來就困,聽到雞叫,也分不清是何時辰,以為天快亮了,立即開門放行。孟嚐君大喜帶著人馬逃出了秦國。
其實孟嚐君來齊國本來是秦宣太後的建議,讓秦國可以多一個賢士,沒想到讓自己的兒子秦昭襄王給辦砸了,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但是我們絲毫不能懷疑這位太後的眼光,因為如果能重用孟嚐君,他帶來的絕不隻是他個人的智慧,而是一個可以稱得上完美的團隊。這支團隊如果在秦昭襄王的時期就歸秦國擁有,秦統一六國的步伐很可能會更快一些。但是可惜,秦昭襄王沒有母親那樣的眼光和見識。同樣可惜的是這樣一支優秀的團隊,既沒有在秦國發生作用,也沒有在齊國被重用。
複雜的情感
在曆史上我們看到的秦宣太後是一個複雜的女人,我們也同樣能看到這個強勢女人背後的那種平凡的情感。
著名演員王姬曾經在自己的書中說過:"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秦宣太後的人生是很難的,她年輕守寡,又獨立支撐起了大秦帝國,當一切都平靜下來的時候,她感到了寂寞。寂寞是人最大的天敵,人為什麼害怕死亡,其實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那種與生俱來的對寂寞的恐懼。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了秦宣太後這樣的故事。匈奴的義渠王,歸附服從了秦國,但是秦昭襄王繼位後,前來朝賀的義渠王桀驁不馴,對秦昭襄王非常不屑,大有反叛之意。在這種情況下,外有六國,內政不穩,如果北方的匈奴再給自己點顏色看看,那可真是吃不了兜著走了。在此情形下,秦宣太後做出了一個讓後人詬病很久的決定,私通義渠王。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而是那種長久意義上的犧牲,因為秦宣太後還為這位義渠王生了兩個孩子。
這種關係維持了很久,當秦國再次強大的時候,秦宣太後開始對這位"情夫"下黑手了。首先她騙義渠王到了甘泉宮,這義渠王和秦宣太後做了幾十年的情人,絲毫沒有懷疑秦宣太後對自己的感情,可有些時候,感情是不可靠的。
等待義渠王的不再是溫柔鄉,而是鬼頭刀。秦宣太後命令親兵把這個在自己床上混了幾十年的男人殺了,她和他沒有感情,也沒有任何的情義,而他們所生的那兩個孩子,在曆史上也沒有任何記載。《聊齋》裏有一個女人把和霸占自己惡霸所生的孩子摔死的故事,我不知道秦宣太後是不是這樣的狠心?但是所有的曆史記載都提到了一句話,"秦乃虎狼之國",不知道這樣的慘劇會不會發生?
自此秦國最後一個憂患被鏟除,秦國把對匈奴的防線推到了長城一線,這下秦國可以騰下手來,把目標瞄準在統一中國上了。
如果你覺得上麵的故事挺特別,那就應該再聽聽下邊的故事。
楚國進攻韓國,韓派使者去向秦國求救。韓國使者名叫尚靳,秦宣太後把他召到了跟前,說了一番話。這番話被日後的史家稱為躍然"史"上的淫詞濫語,"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眾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秦宣太後說得很明白,那就是對我有好處的我就幹,對我沒好處的我就不幹,不過比喻的如此奸邪,而且躍然在《史記》之上,也真是世間罕見。
對於這件事情的解釋,我隻能用秦宣太後的寂寞和她對大秦帝國的那種責任感來解釋,這兩重感情在她的心中充斥著,交錯著,起著各種化學反應,最終她的淫詞,卻也能化作一道政治符咒貼在了韓國的身上。
這就是最真實的秦宣太後。
退位
秦宣太後的輝煌是從她幫助兒子登基開始的,而秦宣太後的沒落是從秦國的另一個能人開始,這個人叫範雎。
範雎有功嗎?當然有,秦國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就是他提出來的。範雎有過嗎?當然有,名將白起長平之戰後的退兵就是他一手導演的,如果白起一鼓作氣,趙國早就被夷為平地了。但是人要看他的大處,從大處來說,範雎是對秦國和整個中國曆史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