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奇貨可居
奇貨可居(1)
這一章中,我們中國曆史上鼎鼎大名的秦始皇將要走上曆史舞台,但是別著急,這位大人物在本書中,隻是個配角(情節需要才會出場)。
在上章,我們談到了秦昭襄王母親秦宣太後的事跡,可以說秦昭襄王在本書中也隻是個配角,但是沒有人懷疑這位君王的偉大。因為他做到了奠定統一基礎的一件事情,那就是長平大戰,消滅了趙國的有生力量。
其實在先前,趙國和秦國的實力是相當的。
趙國在名將廉頗的指揮下,曾經兩度擊敗了秦國的進攻。而且,趙國的宰相藺相如也以其驚人的膽略和智慧在政治和外交上兩次讓秦昭襄王下不來台(也就是完璧歸趙和澠池會的故事)。軍事和外交上的失利,讓秦國在這一時期和趙國的比拚上處於劣勢。
秦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為了國家的穩定,他們會犧牲自己人的幸福,甚至是性命,秦宣太後都可以把自己獻出去和義渠王私通,而穩定北方的局勢。而秦昭襄王麵對這樣的情況,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心軟,他立即把一個孫子送到了趙國去當人質,這是一種姿態,那就是我服軟,你厲害。兵法上講,這叫示弱。
被送到趙國的人質是秦昭襄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叫子楚(《戰國策》上叫異人,也有人說子楚是後來他回到秦國時華陽夫人給他取的字),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但是待遇卻不相同,像子楚的母親叫夏姬,她就沒有得到安國君的寵愛,所以當要挑選人質的時候,這個髒活累活,自然就落到了子楚這裏。
秦昭襄王似乎也沒拿這個孫子當回事,死就死唄,所以他對趙國依然是想打就打,甚至是在長平之戰爆發後,秦國也沒有想營救子楚的意思,這時的子楚絕對是一個沒有任何價值的人質,他唯一等待的就是趙國撕票。
有些時候,看似沒有用的廢物,如果加以再利用,也可以成為價值連城的寶物,而發現子楚價值的人叫呂不韋,他是靠各國之間低價購進貨物,又高價賣給他國起家的一個國際大商人。子楚在趙國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更沒有活下去的希望,他整天遭受的是趙國公卿的白眼,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會被殺,這就是子楚的處境。但呂不韋卻不這麼認為,他用敏銳的商人眼光看到了子楚的價值。
呂不韋首先確定了戰國未來的走向,他認定秦國一定會統一天下。
在這個大前提下,呂不韋又分析了秦國國內的形勢,安國君是太子,而秦昭襄王已經年紀很大了,將會不久於世,而安國君不出意外會成為秦國未來的繼承人。安國君寵愛的是華陽夫人,這個女人雖然是正室夫人,但是她最大的弱點就是她雖然美麗,卻沒能生孩子,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孩子,這些孩子都有可能成為安國君的下一任君王。
呂不韋雖然非常富有,但是想要接觸到秦國那些養尊處優的公子們,一來投資巨大,二來那些公子們絕對有自己的團隊,即便自己能打進去的話,也隻是個配角而已。賠本的買賣,不幹!
但是,很意外,呂不韋在趙國發現了子楚,秦國安國君的正牌公子,而且無依無靠,如果自己可以擁立他即位的話,這買賣可就真做大了,收益極大啊。
呂不韋當時還年輕,自己拿不準這樁生意,所以就來請教他的父親。《戰國策》中記錄了當時兩個人的對話。
"農耕獲利幾何?"
呂父回答說:"十倍吧。"
奇貨可居(2)
"珠寶買賣贏利幾倍?"
"一百倍吧。"
"要是立一位國王,控製這個國家的一切呢?"
呂父被兒子的話說的興奮了起來,心想這小子,比我強,我是敢幹,他是敢想。
"若能這樣,那得到的利益就沒法計算了。"
呂不韋望著父親詭秘地一笑:"好,這筆生意我就拿定了!"
呂不韋先是見到了子楚,在這個時候還能來看望子楚的人,是令這個身處異鄉的苦命人非常感動的。
眼前這個人子楚從來沒有見過,呂不韋見到子楚後,非常高興,但是他還是壓住了心中的那種喜悅,因為子楚住地周圍肯定有許多趙國的眼線。
"我能夠給公子開一道門。"呂不韋嚴肅地說。
"那是別人的門,不是我的門。"
"公子不知啊,我這扇門就是為公子而開的。"
這幾句話說的都是暗語,如果子楚聽不明白,呂不韋也就沒有什麼好投資的價值了,因為那是徹底的垃圾股。但是子楚不但明白呂不韋的話,還非常想得到呂不韋的幫助,所以他讓呂不韋坐下,屏退了左右,密謀詳談。
呂不韋果然沒有看錯人,在子楚的心裏,他是有著最起碼的那種事業心的,他想擺脫現有的環境,讓自己能成為秦國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