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魏冊(2 / 3)

魏冊(2)

魏哀王一聽,忙向眼前這個老太太承認錯誤,把太子妃還給了太子,然後賜給曲沃負粟三十鍾,如耳從魏國回來後,也加官進爵。魏文王從此勤行自修,為國家勞碌,而齊、楚、秦等強國在這段時間都不敢和魏國開戰。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細節,就是當魏哀王犯錯誤的時候,如耳卻突然出使齊國,這難道是巧合嗎?我想不是,他是故意躲開了這件事情,而他的母親卻為他完成了進諫,回來後,如耳也被稀裏糊塗的加官進爵了。這就是魏國的大臣,寧做庸臣,不做諫臣。

魏國另一位很有作為的君王是魏安厘王,這個君王很會用人,魏國最優秀的一批人才,都出自這位君王。

魏安厘王並不好色,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位同性戀,非常寵愛龍陽君(男性),而這位龍陽君雖然是個男寵,卻並非像曆史上那些男不男、女不女的惡心男人一樣,其實他也是個一等一的人才,他集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武術家等為一身,即便是在魏安厘王去世後,也仍然在魏國擔任重要職務。

《戰國策》上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魏安厘王與龍陽君在一條船上釣魚,龍陽君突然哭了,魏安厘王就問他:"為什麼要哭泣?"龍陽君說:"是因為臣釣上來一條魚,有感而發。"魏安厘王說:"這有什麼可哭的?"

龍陽君說:"臣得到了魚,開始挺高興。但是後來又碰上了大魚,就想把先前的那些魚丟棄。現在我能受到大王的寵幸。但是四海之內,美人多了。她們聽說臣之得幸於王也,必然是想方設法地勾引您,而把我擠掉。我就像這魚一樣,也早晚會被丟棄的。臣怎麼能不哭泣呢?"

魏安厘王是個十足的同性戀者,他愛龍陽君甚於那些美人,於是他頒布條令:"敢在我麵前提起美人的,族誅!"

所以,在魏安厘王一朝,我們能知道的他的女人隻有王後如姬,而這位王後其實也是個象征性的符號而已。而沒有了美女的男人,是更容易投入工作的,因為他少了很多的欲望,這是實話。

魏安厘王是個有作為的君王,他雖然身邊的女人很少,但是遇到的女性故事卻很多。

魏芒慈母的故事,也發生在這一朝。

這位母親是魏國貴族孟陽氏的女兒,她的丈夫叫芒卯,是魏安厘王時期著名的賢臣,這位賢士是連秦昭襄王都交口稱讚,說他是和孟嚐君一個級別的,而這位芒卯的原配妻子早死,留下了五個兒子,而這些兒子對這位後母非常不喜歡。

這幾個兒子和芒母見麵時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她,而且還總是對這位後母白眼相向。而芒母命令自己的三個兒子,凡事要讓著幾個哥哥,不可以與他們相爭,盡管這樣,那五個兒子依然對這位後母沒有好感。

日久見人心,這五個兒子中的一個犯了國法,魏王馬上就要處死他了,而芒母卻到處奔走,為了救這個孩子。

很多知情人都非常的不理解,對芒母說道:"人家都不拿你當媽看,你為啥還為他這樣奔走呢?"

芒母回答道:"他們雖不是我親生的,但是也是我的孩子啊,如果我不去救援,那我還是個做母親的嗎?他們的父親喪偶,才娶我做了夫人,我那時起就是這五個孩子的母親,繼母也是母親,作為母親卻不能愛孩子,能說得上是慈祥嗎?而如果我不去救援,能說得上是道義嗎?不慈祥也沒有道義,何以立於世!他們雖然不喜歡我,但是我又怎麼能忘記道義呢?"

魏冊(3)

所以,芒母一直把官司打到了魏安厘王那裏,魏安厘王對這位母親的行為非常感動,長歎道:"有這樣的母親,我難道還不放過她的孩子嗎?"於是便赦免了她的繼子。從此之後,她的八個兒子都非常孝順她,都做了魏國的大夫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