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魏冊
魏冊(1)
魏國是戰國時新興的國家,實力不能和那些老牌強國相比,所以他們試圖通過改變來把握自己的命運。
到了魏文侯時期,這位君王很想有一番作為,他最有名的一句話是"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而魏國從頭至尾,都受到了魏文侯這句偈語的影響,魏國不乏好的君王,但是賢臣卻非常少。
魏文侯任用法家李悝,發動變法,據史籍記載,李悝變法其實就是發展農業經濟,使土地發揮最高限度的效率。這不但是要改進農業的生產技術,而且要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比如說西門豹治水治人,拯救少女的故事,其實都是這種變法理念的延伸。但是魏國的問題就在於無法堅持,想法很好,做法很爛。而這一切,其實都是魏國的變法不徹底,沒有得到下級官吏最起碼的執行造成的。
所謂變革,其實是一種藝術,變好了,那是豁然開朗,一個嶄新的時代就將被打開。但如果變不好呢,留下的隻能是一個更大的爛攤子。就像一支足球隊一樣,再好的教練,如果他的戰術意圖不能夠被很好地貫徹,球員們總是你說你的,我打我的,甚至是有餘則成那樣的往自己門裏吊的,那是很難贏球的。放在國家的政策和執行上其實是一個道理,有方針卻沒有執行,那就會造成一個惡果。瞎折騰,越折騰越窮!
魏國其實就是這樣的,雖然變法很早,但執行起來,卻沒有章法,沒有套路,不講道義,總而言之一句話,執行難!所以到後來魏國也隻能落得個被秦國所滅的下場。
魏國盛產兩樣東西,好君王和好女人,但是好臣子在這裏是稀缺品。
魏哀王時期,秦國立魏公子政為太子,而魏哀王派使者去為太子選美納妃,這件事情本來無可厚非,但是魏哀王非常好色,竟然看上了未來的太子妃,想要把這位美人占為己有。
魏國大夫如耳的母親曲沃負,對兒子說:"像這樣好色無道的昏君,我兒你保他幹什麼?當今亂世,強者為王,魏國不可能強大起來,而魏王又這樣不講道義,沒有好人來主持這個國家,這個國家怎麼能發展呢?你是大王的臣子,難道不知道有大禍要臨頭了嗎?你不進言則魏國必有大禍當前,而這場大禍,我家也難以幸免。你必須趕快向大王上書,用你的忠心來掃除魏國的禍患,晚了就來不及了。"
但是,如耳被派去出使齊國,沒有去進諫,此時如耳的母親急了,親自向魏哀王上書,"曲沃之老婦也,心有所懷,願以聞於王。"
魏哀王沒等來美人,先等來了一個老太太,沒辦法,召見看一看吧。
曲沃負見到魏哀王說道:"我聽說男女之別,國之大節。婦人沒什麼誌向,心也不夠堅強,所以*的事情才會屢屢發生。所以,禮法才規定,女人十五歲就可以嫁人,二十歲就應該成婚,就是因為怕她們做出什麼*的事情來。我聽說一般娶老婆要明媒正娶的,禮節完備,然後才許嫁人,男方要親自去親迎,女人才能跟著男方回家,這才是貞潔烈女的行為做派。現在大王為太子求妃,而自納之於後宮,這是毀了貞女之行而亂男女之別的行為啊。自古聖德的君王一定會嚴格管理後宮,因為後宮亂了,國家就會亂。夏朝之興是因為塗山女嬌,亡是因為妺喜。商興也以有仍氏,亡是因為妲己。周興是因為太姒,亡是因為褒姒。周康王夫人,晏出朝關雎預見,思得淑女以配君子。男女之事,要合乎禮法,隻有這樣才能父子和睦,君臣和睦。君臣、父子、夫婦三者,是天下的大綱紀。三者治則治,亂則亂。現在,大王開始亂人道,棄綱紀。外邊還有六個強國虎視眈眈,南有楚國,西有強秦,而魏國居其間,夾縫生存啊。大王您不憂慮這些事情,而淨想著*後宮這些事情,父子娶同一個女人,我怕魏國真的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