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楚冊
楚冊(1)
春秋後期,楚國的勢力伸向西南巴蜀和東南吳越,足足占領了半個中國。但是楚國文化的發展遠遠趕不上它擴張的速度。
楚宣王時,大將子發去*秦國,但是打了一半發現糧食沒了,他馬上派人去向楚王討要糧草,這位使者順道到了子發的母親那裏報了個平安。
這位母親便問使者:"士兵們沒事吧?"使者說:"士兵們分些糠能湊和著吃?"子發母又問:"將軍們沒事吧?"使者說:"將軍過得好著呢,天天有糧食吃!"
糧食很快運到了前線,楚國也順利地打敗了秦國,而當子發回家的時候,他的母親卻緊鎖大門不肯讓他進家門。子發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苦苦哀求,卻還是被母親拒之門外。
子發母叫人帶出話來數落子發:"你難道沒聽說過越王勾踐*吳國的故事嗎,有人獻上一壇美酒,越王讓人把酒倒在了江流之中,讓士兵在下遊暢飲,雖然味道淡了很多,然而士兵們士氣受到了鼓舞。又一日,又有人獻上了一囊糗糒,越王又讓人把這些賜給了軍士們分食,雖然每個人沒分到多少,但是戰士們都特別感動。今天,兒子你當了將軍,你自己吃香的喝辣的,卻讓士兵們吃糠咽菜,為什麼要這麼做呢?《詩經》上說:好樂無荒,良士休休。你現在這樣做,就是和士兵離心離德啊!士兵們舍生忘死,衝鋒在前,而你卻獨自享樂,高高在上,這次雖然僥幸得勝,那也是偶然的。你不是我的兒子,別進我家的門。"
子發聽完之後馬上跪著向母親承認了錯誤。
一個經典的故事,故事借子發母親之口,說出了帶兵之道,也說出了楚國的軍事之道,雖然楚國軍力很強,但是他們打仗靠的是野蠻和勇氣,並非有科學的訓練方法和帶兵理論。這也是楚國未能在最終的統一戰爭中獲勝的最重要的原因。
楚悼王時楚國也曾任用吳起進行變法,時間和秦、魏、趙等國的變法差不了多少年,但是吳起變法的主要目的是限製貴族的勢力,精簡官僚機構,節省封賞的開支等等,從根本上並沒有解決楚國文化上的問題。而且楚悼王也並未認真實行吳起變法。楚悼王一死,吳起在舊貴族的武裝*中被殘忍地殺害了。
當楚懷王即位後,楚國便開始衰弱,漸漸地走向了衰亡。楚懷王的故事,我在第一卷《洛神篇》中給大家講過,他是個好色誤國的君王,他寵信的女人叫鄭袖,任用的奸臣叫靳尚。而像屈原這樣的忠臣,反而流放在外。
其實在楚懷王前期,秦國還是比較害怕楚國的,前邊講過秦宣太後以聯姻的方式籠絡楚國,而且還把漢中的一半分給楚國。
但是,楚懷王還不滿足,他真正想得到的是秦國的張儀,正是這個張儀破壞了楚國和齊國良好的合作關係,使得六國合縱的計劃破產,使得楚國在與秦國的戰爭中變得孤立無援損失巨大,所以楚懷王最恨張儀。
而張儀聽說楚國有此意,便向秦惠王請求到楚國去。
秦惠王很吃驚,張儀你不是瘋了吧?這時候去楚國?
秦惠王非常清楚張儀對於秦國的重要性,正是他的存在才使蘇秦的六國合縱戰略徹底破產。秦惠王弱弱地問道:"如果楚國真要把你留下,該怎麼辦?"
張儀露出了一絲詭異的微笑,說道:"我和楚懷王的寵臣靳尚搞好關係,聽說靳尚和楚懷王的寵妃鄭袖關係非常密切,而楚懷王對這個鄭袖言聽計從。先前我曾負過楚國,現在秦國和楚國一場大戰,兩國之間是有裂痕的,我這次去也是為了化解這種矛盾。而且有大王您在,楚國也不敢留下我。如果臣在楚國被殺,那也是死得其所了!"
楚冊(2)
這幾句話聽得秦惠王一陣感動,隻好放張儀去了楚國。
當張儀大搖大擺地來到楚國後,楚懷王不肯接見他,而是把他軟禁了起來,並想找個理由殺了他,但是張儀在來之前就派人私通了靳尚。
靳尚在楚懷王麵前說道:"囚禁張儀,秦王必怒。到那時要是發生了戰爭,其他諸國就會來撿便宜的。"很顯然,楚懷王沒有被打動,並沒有釋放張儀,所以靳尚又找到了鄭袖。
女人最害怕什麼,最害怕的就是有其他女人和自己搶老公,想當年楚王寵愛魏美人,鄭袖設計讓懷王割了魏姬的鼻子,說白了就是怕魏美人和自己搶老公。
而此時,靳尚把這種可能性說給了鄭袖:"秦王可是很喜歡張儀,而我們大王卻要殺了張儀,秦國為了張儀,已經答應把上庸六縣割讓給楚國,還要送給大王很多美女,這些美女大多能歌善舞。你想想啊,來了秦國的女人,她們地位肯定會超過您。您不如向大王進言,趕快趕走張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