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推銷自己--我能否打開人生局麵 5.工作的快樂與悲哀在於自己
皮魯克斯說:"每個從事他所無限熱愛的工作的人,都可以成功地推銷自己。"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你工作的時間也許很長,但卻絲毫不覺得是在工作,反倒像是在做遊戲。
愛迪生就是一個好例子。這位未曾進過學校的送報童,後來卻使美國的工業完全改觀。愛迪生幾乎每天在他的實驗室辛苦工作18個小時,在那裏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此為苦。"我一生中從未做過一天工作,"他宣稱,"我每天其樂無窮。"難怪他會成功。
如果你對於想從事哪種工作尚沒有一點兒概念,又怎麼能夠對工作產生熱愛呢?
卡爾夫人曾為杜邦公司雇用過數千名員工,現在是美國家庭產品公司的工業關係副總經理。她說:"我認為,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就是,有那麼多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發現他們真正想做什麼。我想,一個人若隻從他的工作中獲得薪水,而其他一無所得,那真是最可憐了。"卡爾夫人說,甚至有一些大學畢業生跑到她那兒說:"我得到了達茅斯大學的文學學位(或是康萊爾大學的碩士學位),你公司裏有沒有適合我的職位?"他們甚至不曉得自己能夠做些什麼,也不知道希望做些什麼。因此,難怪有那麼多人在開始時野心勃勃,充滿玫瑰般的美夢,但到了40多歲以後,卻一事無成,痛苦沮喪,甚至精神崩潰。事實上,選擇正確的工作,甚至對你的健康也十分重要。瓊斯霍金斯醫院的雷蒙大夫配合幾家保險公司作了一項調查,研究使人長壽的因素,他把"正確的工作"排在第一位。正好符合了蘇格蘭哲學家喀萊爾的名言:"祝福那些找到他們心愛工作的人,他們已無須再企求其他的幸福。"
你也許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在本節內容中提一些令人擔心的話。但如果你了解,多數人的憂慮、悔恨和沮喪,都是因為不重視選擇工作而引起的,你就不會覺得奇怪了。關於這種情形,你可以問問你的父親、鄰居,或是你的老師。工人無法適應工作是"社會最大的損失之一"。是的,世界上不快樂的人,也就是憎恨他的工作的人。
你可知道在陸軍中"崩潰"的是哪種人?他們就是被分派到錯誤單位的人!所指的並不是在戰鬥中受傷的人,而是那些在普通任務中精神崩潰的人。孟寧吉博士,是位最偉大的精神病專家,他在二次大戰期間主持陸軍精神病治療工作,他說:"我們在軍中發現安置的重要性,就是說要使適當的人從事一項適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使人相信他手頭工作的重要性。當一個人沒有興趣時,他會覺得他是被安排在一個錯誤的職位上,他會覺得他不受欣賞和重視,他認為他的才能被埋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現,他若沒有患上精神病,也會埋下精神病的種子。"
是的,為了同一個原因,一個人也會在工商企業中"精神崩潰",如果他輕視他的工作和職業,他也可以把它搞砸了。
強森的情況,就是一個好例子。強森的父親開了一家洗衣店,他把兒子叫到店中工作,希望他將來能接管這家洗衣店。但強森痛恨洗衣店的工作,所以懶懶散散的,提不起精神,隻做些不得不做的工作,其他工作則一概不管。有時候,他幹脆"缺席"了。他父親十分傷心,認為養了一個沒有出息而不求上進的兒子,使他在他的員工麵前深感丟臉。
有一天,強森告訴父親,他希望做個機械工人,到一家機械廠工作。什麼?一切從頭開始?這位老人十分驚訝。不過,強森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他穿上油膩的粗布工作服,從事比洗衣店更為辛苦的工作,工作的時間很長,但他竟然快樂得吹起口哨來。他選修工程學課程,研究引擎,裝置機械。而當他在1944年去世時,已是波音飛機公司的總裁,並且製造出了"空中飛行堡壘"轟炸機,幫助盟國軍隊贏得了勝利。如果他當年留在洗衣店不走,他和洗衣店,尤其是在他父親死後,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他會把整個洗衣店毀了--破產,-無所得。
即使會引起家庭糾紛,仍然要奉勸年輕朋友:不要隻因為你家人希望你那麼做,就勉強從事某一行業。不要貿然從事某一行業,除非你喜歡。不過,你仍然要仔細考慮父母所給你的勸告。他們的年紀比你大得多,他們已獲得了惟有從眾多經驗及過去歲月中才能得到的人生體驗。但是,到了最後分析時,你自己必須做最後決定。將來工作時,會快樂或悲哀的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