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享受自己--我擁有生活的意義嗎 4.富足法則:你必須先有所付出
一個人要享受自己的生活,需要去體味"富足法則。"為什麼?生活中,有一種富足法則在起作用。你完全可享用這種富足。富足是個十分奇妙的詞,當你思考、實行富足法則時,所有好事情會如潮水般湧向你。
要接受人生中的美好事物,你必須先有所付出。
再重複一次,你應將空虛觀念牢記在心,因為那句話中包括的觀念毫不誇張地說可以改變你的生活。它可使你的人生比你想像的更充實、富足,更令人滿意。要接受人生中的美好事物,你必須先有所付出。你務必將這個觀念牢牢記在腦海裏,一遍又一遍地念,直到它成為你的思維模式的基本組成部分。所以,請記住這句話--要接受人生中美好的事物,你必須先付出。怎麼強調這句話的重要性都不過分。它真的可以改變任何人的境況。
有時候,將這種技巧付諸實踐常會產生奇跡。
一位美國佛羅裏達州的婦女麵臨困境。她是從伊利諾伊州千裏迢迢移居過去的,當時她尚能從股票投資中得到一些紅利。她認為省著點用,應可以過好日子。
但是,和許多人一樣,她的計劃破滅了。當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她的財產蕩然無存。幸好她的房子已買了下來,至少她尚有一處棲身之地。
但是,沒有分文收入,這使她焦慮萬分。
"我該怎麼辦?"她寫信給在加州的年事已高的姑媽說,"事實上,我現在已經是三餐不繼。你相信嗎?我的廚房裏隻剩下一個麵包及一點乳酪,等我收到你的回信時,我可能連這點東西都吃光了。真是夠慘的啊!"
她那病殘的姑媽收到信後,馬上寫了一封回信。她自己也是身無分文,但她卻給了她的侄女一些比金錢更有價值的東西--一種活力,一種衝勁,富足的法則和給予的觀念。她教給侄女一種可以擺脫困境的方式。
"你的困難是,"姑媽寫道,"當上帝豐厚地給予時,你仍擔心會挨餓。你隻想到索取而未想到給予。你擺脫目前困難的秘訣是給予,給予,再給予!"
你也許會說,你能期待一位年老不能下地走路的老姑媽給出比這更好的建議嗎?但是事實上,這個表麵上不切實際的建議已經顯示出她洞察事情的敏銳力,一針見血,直至本質。當這位老奶奶的信到達佛羅裏達州時,她的侄女幾乎已沒東西可吃了。她家中隻剩下兩片麵包。
當郵差把這信送到後,她趕緊將信拆開,一心巴望信裏會有綠色的鈔票。但是,她卻沒有看到任何綠色的東西。她翻到信封背麵,幹脆將整個信封撕開,又仔細檢查了一遍,確實一分錢也沒有,於是,她開始讀信。
當然,她很生氣。她不耐煩地把信丟到一邊,這時正好聽到有人敲門。她氣哼哼地打開門,見門口站著他的鄰居,一位年事已高但十分令人敬重的老人。他看起來很難為情,覺得不該這樣出現在她麵前。但是他又不得不來問她,是否有什麼可以吃的東西給他,他出門找了一天工作,但未找著。加上太太生病了,他必須幫她找一點東西吃。他悲哀地說,他都不敢相信自己會置於這樣的境地。這時候,姑媽信中的話突然出現在她的腦海裏:"你擺脫目前困境的秘訣是給予,給予,再給予!"她一時衝動,本能地走進廚房,拿起一片麵包,當時她僅有兩片麵包。她拿著麵包,走了幾步,然後又停下來。"你擺脫目前困境的秘訣是給予,給予,再給予!"她思索片刻,再走回廚房,拿出另一片麵包,用紙包好後,將它交到老人手中,並且抱歉地說:"我要是能再多給您一些就好了!"老人非常感激,但他卻始終不知道,這些食物是她僅有的一點食物。